首页>旧人民政协报网数据>科教>IT动态 IT动态
各方角力移动支付 运营商出路何在?

移动支付领域聚集了各方角逐势力,一直话题不断。但今年开年,电信运营商迎来了移动支付的几则坏消息:英国移动运营商O2宣布将在今年3月底关闭O2钱包业务;法国的布依格电信则搁置了自己的NFC智能手机计划;而美国三家运营商合资的Isis,联盟成员也渐有“外心”。
这让之前对移动支付热情高涨的电信运营商心中一沉。
从希望到失望
运营商坐上过山车
电信运营商对移动支付的热情在2012年冲上了顶峰。基于SIM卡的近场通信(NFC)支付方式在2012年取得了集中突破。2012年年初,NTT DoCoMo、KDDI和软银这三家日本运营商成立了移动支付联盟,意在向国际主流NFC支付方式靠拢,实现跨境兼容。
类似的事件在随后接连发生。瑞典4家全国性移动通信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移动支付合资公司,统一了瑞典国内移动支付技术标准。英国O2、沃达丰、EE等几家大型运营商也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2012年年中,美国三大运营商成立的移动支付公司Isis正式推出了商用业务,随后美国四家全国性运营商进一步同谷歌、PayPal、Isis、VeriFone、Intuit等成立移动支付委员会,旨在破除行业政策方面的阻碍,加速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10月,日本NTT DoCoMo和韩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韩国电信公司宣布,将合作发展可在日韩跨国使用的移动支付技术。
但好景不长。随着移动支付领域另两股势力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业的不断崛起,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战略不断受到挑战。
运营商致力于使用NFC作为主导技术,让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可以进行非接触性支付和其他交易。因为出于安全考虑,NFC通常与SIM卡紧密结合,这就为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可以掌控的平台。
但PayPal等支付巨头对NFC技术反应冷淡,并在推广能够更好适应网络模式并且不需要商家为基础设施和终端进行新投资的替代品。这类比NFC更具价格优势的选择对运营商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沉重打击。
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移动互联网和应用执行总监David MacQueen说:“苹果和PayPal对NFC也不怎么感兴趣,苹果最新的iPhone 5s依旧未采用NFC功能,并且对低功耗蓝牙技术BLE感兴趣。PayPal总裁马库斯一直是NFC的强烈反对者,PayPal的实际行动也证明了其对NFC的不爽——启用动态QR二维码。这一切都增加了NFC移动支付的不确定性。”
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NFC移动支付预测更新:2013~2017》显示,全球运营商都在推动NFC支付服务,但是NFC支付仍然受限于手机厂商,同时非接触支付应用在零售商中的普及也推进缓慢。报告降低了原先对NFC移动支付发展的预期,并预计2017年1.15亿NFC手机用户仅愿意使用其手机在零售商店内完成480亿美元的移动支付总额。
多方角逐
运营商不占优势
移动支付服务市场山头林立,多方势力角逐为的是争夺移动客户关系控制权。银行不想失去支付服务主渠道的地位,移动运营商希望能利用与移动设备用户密切的关系创收,零售商则不希望为使用一种新支付手段支付巨额使用费。
2012年8月,百思买、沃尔玛、Target和7-Eleven等十几家零售商宣布“商家客户交易”(MCX)移动支付网络,并明确指出是为了同由AT&T、Verizon和T-Mobile的合资公司Isis竞争。这些零售商称,他们比移动运营商和操作系统开发商更适合开发移动支付系统。
本月,在O2刚刚宣布关闭“O2钱包”业务后,用户数量总计1800万的英国五家银行HSBC、first direct、Nationwide、Santander和Metro Bank就高调宣布将与Zapp合作,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Novantas合伙人史蒂夫·莱德福特说:“市场不支持如此多的移动支付服务,因此移动支付市场肯定会大洗牌。可以肯定地说,九成的移动支付服务都将倒闭,但现在要判断哪些服务会倒闭还很困难。”
但目前的情况是,对于运营商来说,要拓展移动支付业务少不了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而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均有较强的自有移动支付技术能力,为此并不大“稀罕”运营商。
最初,Isis试图甩开Visa、万事达卡和American Express等金融机构单干,但事实很快证明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在Isis成立之初就有观点指出,这一举措最突出的是缺乏信用卡巨头的支持。MasterCard和Visa都在打造自己的移动支付网络,并没有参与其中。有金融界人士认为,移动运营商应该选择已经被公众广泛接受的支付网进行合作,而非打造一张全新的网络再重新招揽用户。
这也突出了另一个问题——消费者进行金融交易时,更熟悉并且更信任支付卡和银行卡。Ovum对15个市场的15123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43%的消费者更愿意使用银行提供的服务,仅有6%的消费者选择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支付服务。
成员离心
联盟模式渐露隐忧
1月9日,英国移动运营商O2宣布将关闭推出不到两年的移动支付业务“O2钱包”。O2钱包业务是在2012年4月推出的,非O2移动网内用户也可使用。该业务的金融合作机构是Visa,支持O2预付卡和虚拟卡,用户可在数千个合作网点通过借记账户或现金充值,最高可向其他英国手机账户转账500英镑。O2是首家在英国推出类似业务的运营商。
O2的母公司西班牙电信已经同西班牙银行Santander和CaixaBank成立了移动支付合资公司,而O2自己也已经同在英国的竞争对手沃达丰和EE于2012年成立了合资公司Weve。因此O2在关闭自己的移动支付业务后,可能会将资源同母公司或合作伙伴进行整合。
正如O2放弃单打独斗寄望于集体的力量,同一个国家的几家运营商成立移动支付联盟的做法越来越普遍,法国、日本、美国等市场都成立了移动支付联盟。成立联盟的好处是能够降低部署成本。但是,这种模式容易被利益冲突所困扰,并且不乏联盟成员中有人追求自己的发展路径的案例。
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成立联盟有时更像是运营商的“保底”选项,已经参与了联盟的电信运营商并不只押宝于联盟,还一直为自己单独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寻找机会。
AT&T近日同移动支付服务商Vantiv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共同推出两项服务,一项是在平板电脑上运行的虚拟结账应用,另一项是智能手机信用卡扫描器。Vantiv的AT&T的销售团队和零售网点为将Vantiv的移动产品推向数百万的企业打造了新的分销渠道。而AT&T则可以从服务费中获取收入,例如最低每月15美元的资费,以及平板电脑租赁费用。这带动的将不仅仅是LTE数据业务收入,还能开发新的收入来源。
事实上AT&T还有一个身份是Isis的联盟成员。同Isis的业务相比,AT&T同Vantiv合作推出的业务同在移动支付领域风头正劲的Square的业务更为类似。显然,当遇到更好的单飞机会时,AT&T并没有把联盟利益放在首位。
Isis成员中,AT&T并不是唯一一个为自己另辟出路的。早在2011年6月,该联盟的另一成员Verizon就宣布将同移动支付公司Payfone签订合作协议,以帮助其推出无线支付服务。Verizon客户得以使用Payfone通过无线网络购买物品,消费账单将被记录到Verizon用户每月的话费中。
编辑: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