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大爱在信仰中绽放光芒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离休教员庄普之20年助学育人纪事

2014年03月17日 08:50 | 作者:严满伟 洪大鹏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20年捐款20余万元,南京政治学院离休教员庄普之靠着不多的离休工资,先后资助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50名山区中学的贫困生完成学业,不少人还考上了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一连串滚烫的数字背后,凝聚着这位今年84岁的老人一辈子的深情大爱。

  一辈子的赤子情深,他把人生晚霞的光辉,洒向曾经战斗过的热土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鄂西南战役,新兵庄普之所在部队主要担负解放恩施的任务。恩施城易守难攻,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仅一天便将红旗插上了城楼。

  戎马倥偬,往后的岁月里,庄普之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直到1987年从南京政治学院教员岗位上离休……可不管走到哪,恩施始终是他心头难舍的牵挂。

  上世纪90年代初,希望工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庄普之试着给恩施自治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汇去100元,并附上一封信:“我是一名离休干部,曾参与解放恩施的战斗……得知这里还有许多青少年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我希望能为农村贫困孩子的教育尽上一份力……”

  “投石问路”很快有了回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团委书记在回信中写道:“尊敬的庄普之同志,您好!根据您的意愿,团州委将您的捐助款转入我校,我们将资助对象确定为我校94级6班学生陈英明。该生是一位淳朴的农家子弟,相信能得到您的大力资助,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1997年盛夏,陈英明作为恩施州那年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接到学校团委发来的喜报,庄普之的那份喜悦,不亚于当年打了一场胜仗!

  从此以后,庄普之助学育人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20年来,他先后帮助恩施高中的50名学生完成学业,资助款超过20万元。

  一辈子的育人情怀,他用一颗滚烫的心,把信仰的火炬传递给山区的孩子

  2004年春节刚过,恩施高中校领导专程到南京看望庄普之。一进家门,他们又惊讶又心酸: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还是两张单人木床拼凑起来的……

  “庄老,您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离休工资是给您用来安度晚年的,钱我们不能再要了……”

  庄普之一句话顶了回去:“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一个家庭可能就此摆脱贫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这件事一定会坚持下去。”

  经济上的帮助只是庄普之爱心的一部分。离休前,庄普之是一名军校教员,搞了半辈子思想政治教育。老人对资助的孩子们只有一个愿望——和他保持通信。在他看来,这既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从精神上鼓励和帮助孩子们,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20年寒暑更替,庄普之把方寸信笺当作育人讲台。一千余封通信,为千里之外的学子打开心灵的窗,照亮前行的路。

  每当有新学生接受资助时,老人最先汇过去不是助学款,而是一张照片——那是1992年深秋他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拍的,以火红的枫叶为前景,定格下烈士群塑视死如归的神情。照片的背面留下庄老的字:“血染的风采”。

  “你们现在虽然物质上比较贫困,但在精神上要先富足起来!”庄普之在信中对学生们说:“国家强大了,世界太平了,但是老一辈革命烈士用鲜血打下江山的这段历史不能忘。学习成才后,你们要努力报效祖国!”

  一辈子的党员本色,他坚守人生信条,“共产党员可以离职,但永远没有退休!”

  作为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即便离休,庄普之依旧保持着党员本色。走到哪里,便把“正能量”传播到哪里。

  前几年,为了方便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庄普之搬去上海和女儿、女婿一起住。看到小区宣传栏门庭冷落,他找到社区党支部书记:“我想以墙报的形式,在社区公示栏里出一份刊物,主旨就是树正气、立新风。”

  很快,庄普之找来其他两位热心的退休干部,三人共同组成了编委组。2011年7月1日,党的90岁生日那天,《和谐家园》正式诞生了。“社会热点”、“学雷锋常态化”、“道德评议台”……一个个专栏吸引了来来往往的人们驻足观看。 

  庄普之居住的小区毗邻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很多从事金融业的青年大学时入了党,但工作后流动性大,党组织活动很难开展。有一次,街道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聘请他为党课宣讲员,老人一口应承下来。

  2013年,在庄普之的倡议下,陆家嘴街道江临社区晨曦志愿者服务站正式成立。那天,一大批青年党员在庄普之的带领下庄严宣誓,并与居委会签订了服务协议书。

  2012年,庄普之被陆家嘴街道评为“慈善之星”。同年,离休多年的他登上了南京政治学院“感动南政”年度十大人物的领奖台,站在领奖台上,老人吐露心声:“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永远没有退休这个概念的。我现在还‘年轻’,还要继续为群众多出点力,为社会多尽点心,为国家多分点忧!”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捐款 教员 恩施 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