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即便“拆错了”,该追刑责就得追
江苏淮安南马厂乡村民杨某的3层楼房,竟在大白天被陌生人开着挖掘机拆了。据《扬子晚报》报道,在拆除过程中,其公婆被强行拖到室外,屋中财物也悉数“覆没”。事发后她到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称“拆错了”。
在涉事村民报案后,此案看似进入侦查程序,可警方以“拆错了”为由,立案只提打人不提强拆的做法,也备受质疑:因为强拆毁损他人财物的行为,已涉嫌触犯故意损坏财物罪,按相关司法解释,“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或者“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损坏公私财物”,都应作为刑事立案。而老人被殴打,伤情不重,只能作为治安案件处罚。警方的处置方式,确有避重就轻,甚至枉法之嫌。它让人怀疑,是想用暧昧的“错拆”弱化强拆责任。
问题是,就算真的拆错了,就能不追究刑责吗?不然。打个比方,有人杀人后说:“我原来想杀甲,却误杀了乙”,警方是否会因“杀错人”不追究相应罪责呢?在此案中,强拆者拖走房屋的合法所有人,故意损坏其财产,显然已侵犯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满足“故意损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这不因“拆错了”而改变。这么简单的法理,办案警方会不知道?
现实中,“拆错了”一再回响在暴力强拆的现场:如去年8月,宿迁市民陈月华串亲戚回来,发现房子没了,有关方面就解释“拆错了”;同年12月,海南乐东老人陈龙的房子,也被“误拆”……在这些案件中,强拆者无一例外地都没受到刑责追究。
没有拆迁告知书,不容分说,事后来一句“拆错了”,这尽显对法律的轻蔑。如果说,“拆错了”已显荒诞,那事后处置上的“将错就错”,更让人质疑。也难怪有人猜疑,在这起强拆事件中,有关部门难逃罪责,所以才给强拆者“背书”。这不是多虑:前不久的平度“守地农民”被纵火案,就爆出开发商雇佣的“痞子”长期骚扰、殴打村民的乱象,在该案中,是否也有类似剧情?
强拆就是强拆,不能在“拆错了”中轻佻烂尾。就算真是“拆错了”,也无碍刑责追究。而实质上,执法者的轻纵,有时比违法者的猖狂更可怕。(徐明轩)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强拆 刑责 警方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