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暴雨考验城市底线思维
东莞女大学生被冲入下水道死亡、深圳机场再次变成“水帘洞”、广东电网60多条线路跳闸……近日,广东等地遭遇暴雨冰雹极端天气,城市管理中的短板,又一次让老问题流出了桶外。
不可否认,暴雨如注,雷电冰雹交加,哪一个城市都难以做到“走在路上不湿鞋”。在一张广东省内城市气象预警信号分布图上,竟同时出现大风蓝色、雷电黄色、暴雨橙色、冰雹橙色、雷雨大风黄色、森林火险橙色等6种不同预警信号,足见此次天气的恶劣程度。虽然仍有意外发生,但从启动应急响应到学校停课单位停班,各地在应对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就连过去有人溺亡的隧道也被及时拉上警戒线。
不管是多少年一遇,坏天气总是会出现的。正因此,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底线思维显得尤其重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不仅要考虑下雨的情况,更需考虑下特大暴雨的情况;不仅要考虑应对下雨,还得考虑应对多种灾害一起出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底线思维去做规划、下决策、想对策,才不至于事到临头乱了阵脚,才是真正对公众、对社会负责。
此次暴雨袭城,去年11月刚落成的深圳机场新航站楼是重灾区。也难怪,3.8万多个天窗,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220倍,幕墙接缝数量是国家大剧院的60倍。世界级的设计和装潢,更应在防灾方面做得更好,老天不会因为你美就不下雨。建筑有功能性,更何况是城市公共建筑。如果没有最基本的防灾意识,不能应付哪怕是暴雨这样的坏天气,怎么能算合格?
即便设计标准能对付“五十年一遇”,也不能放松了警惕,万一遇到的是“百年一遇”甚至“两百年一遇”呢?正因如此,公共治理不能仅仅是围绕“应急”做文章,更要把应急预案本身所承载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城市管理始终,在各环节、各方面保持“底线的清醒”。着眼长远和潜绩,设计好每一张规划图纸、组织好每一次建筑施工、安排好每一次演习,我们才能走出“修不完的堤,防不完的汛”。
实际上,放眼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地震洪涝之类自然灾害,还是食品药品安全、流行疾病传播之类的突发事件,或是交通拥堵、外来人口、征地拆迁等治理困局,莫不需要严守底线思维。建化工项目时不妨先问一问,要是发生事故怎么办?举办大型活动时不妨先想一想,如遇突发状况怎么办?旧城改造时不妨先算一算,居民的基本安置是否有保障?对最坏的情况都成竹在胸了,自然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否则,就需要再掂量、再细化。拘泥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习惯于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的“倒逼”,只会陷入错误重复的怪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秉持底线思维,正是为了“既防一万,又防万一”。有底线思维,就有了对问题的科学预见、对风险的精准把控。只有想在事先、防在事前,才能做好风险管控,也才能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到最大的支持,达到真正的社会善治。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暴雨 思维 底线 城市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