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80后”民警村官点滴耕耘“模范新村”
“看见吴魁,我这个老农民就知道,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好!”看着蹲在地上给自己揉腿的党支部书记吴魁,89岁的辽宁绥中县孙家村村民祝久田抹了一把眼泪,颤声告诉记者,“大魁照顾我7年了,比我亲儿子还亲。”
2005年,22岁的吴魁大学毕业后入伍,加入辽宁省葫芦岛市边防支队。2007年入党后,以驻村民警的身份,到孙家村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当时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500元,村里非常脏乱差,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指着过去拍的老照片,37岁的村医高险峰告诉记者,2007年村里村部、小学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全缺位,村民之间、村干部与群众间各种矛盾纷杂,“大魁很不好干”。
“吴魁吴魁,骑个‘电动驴’,有事没事就下屯。”骑着电动自行车,背着发旧的警务工作包,怀揣警民联系卡和农村基层干部实用手册,7年来,吴魁几乎每天都在村里走访巡逻,悉心帮助每一位有困难的村民。“从前总觉得警察上门没好事儿。现在不一样了,看见吴魁和他那身警服,我们就觉得亲切。”祝久田说。
通过走访调查,吴魁发现,交通落后是困扰村民的头等难题,也是致贫的主要原因。在支队帮助下筹得修路资金后,吴魁率领村民,修筑了孙家村历史上第一条水泥公路。2007年10月公路正式通车时,村民纷纷敲起锣鼓庆祝,72岁的村民金成庆兴奋地脱下鞋子,光脚走完了这条“爱民路”。到2009年,原本土道扬尘的孙家村,已户户通上了柏油路。
就着修路带来的信心和热情,吴魁趁热打铁建起了村部、阳光幼儿园、卫生所,不仅落实了村里的党组织生活,让孙家村有了领导核心,还解决了上百名孩子的教育问题,为村里培养了基层医疗人才。6岁的孙欣怡告诉记者,想把自己的得意画作,送给“吴魁叔叔”。
改变村民精神风貌的同时,吴魁也在努力发展孙家村经济。原本挣扎于温饱线的村民刘春友,在吴魁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18个瓜果蔬菜大棚,成为村里有名的“大棚户”。“吴魁给找来各种相关资料,帮我跑前跑后地建大棚,还把农学专家请到村里给我们授课。”
如今,孙家村已形成农作物耕种和花卉蔬菜种植为主,渔业、养殖业为辅的产业结构,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昔日经济落后的问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9年,孙家村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爱民固边模范村”。
帮村民淘厕所、通烟道,照顾孤寡老人,给患病儿童垫付药费,解决村民邻里纠纷……吴魁在日复一日琐碎、细致的工作中,与村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2011年底,村民听闻吴魁可能被调任,联名写“挽留信”,坚持要“亲人”“大魁”留下来。信中写道:“难以割舍和吴魁同志的感情,纷纷希望吴魁同志能继续留下来,带领我们孙家村沿着平安文明、和谐富裕的道路走下去。”
网户满族乡党委书记段然表示,吴魁的事迹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儿”,都是在点滴“小事儿”中看出工作态度。“吴魁作为一名80后民警村官,以实际行动勤恳耕耘,躬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面对夸赞,吴魁这个一米八几的汉子腼腆地笑了笑说:“在村里待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活儿。我得对得起自己这身军装。”(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吴魁 村民 模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