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大陆学者:反服贸对台湾将是“趋害避利”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 陈键兴、査文晔)多位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大陆权威学者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有诸多利好,一味反对、延宕协议生效将使台湾经济错失发展良机,到头来是“害台”而不是“利台”“爱台”。
对外经贸大学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晓红指出,以往台湾制造业在大陆获得的商机比较多,服务业则相对少,这与台湾服务业占GDP逾六成的比例不相称。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对台湾服务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为台湾更好地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机遇。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分析说,台湾服务业目前仍是内需型产业,以岛内市场为主导,未来必须向外延伸,扩大服务半径。比较全球主要市场,台湾服务业最好的机遇和最大的市场都在大陆,若能善用服贸协议的机遇,从内需主导转向内外需驱动,对台湾经济走出困境将有很大的帮助。
张冠华说,从协议具体条文来看,大陆对台开放80项,高于对WTO的承诺水平,便于台湾企业抢占大陆市场先机。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64项中,10多项是已经开放的,给大陆企业的待遇则是低于或等同WTO待遇的。在服贸协议中,两岸谁获利更多是不言而喻的。
华晓红强调,任何经济一体化协议在带来收益的同时,都会面临利益再分配的问题,需要当局制定相应政策,对受损行业、人群进行辅导、补贴。但不应以此为借口全盘否定、一笔抹杀服贸协议及其为台湾带来的商机。
针对反服贸人士提出的种种反对理由,华晓红说,其中基本是缺乏实证的猜测,许多更是无中生有的造谣。以有人担心大陆资本“入侵”台湾美容美发、印刷等行业为例,她说:“资本具有逐利性,台湾市场小,这几个行业的利润率又不高,大陆企业为什么要来投资?”对于有人传言将开放大陆劳工来台,她说:“这更是子虚乌有,协议中根本就没有这一条。”
“服贸协议再拖下去,首先受损的是台湾自己!”华晓红表示,服贸协议对台湾的金融、旅游、电子商务、港口物流等产业都是重大的利好,这些产业若不能进入大陆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以金融业为例,台湾希望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但连服贸协议都通不过,何以抢占商机?
张冠华也指出,协议给予台资金融业者1000亿元人民币RQFII的投资内地证券市场额度,这将为台湾盘活人民币存量资金提供机会,否则由于台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尚未形成,民众手中的人民币存款不能成为活钱,在银行的利率只能越来越低。
他说,服贸协议如果在台立法机构继续延宕下去,对台湾经济本身、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ECFA的后续谈判,都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服贸协议都通不过,接下来涉及数千项商品的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将面临怎样的前景,不利影响势必扩及台湾制造业。”
学者们还指出,如果任由反服贸发展,台湾的信誉将遭到严重损害,今后将难于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张冠华说:“用不合体制的方式去冲撞、推翻服贸协议,将严重损害台湾的信誉,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台湾未来如何与其他经济体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
“大陆的市场你不去占领,也会有韩国、日本企业占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华晓红说,面对全球化,台湾不应封闭自己,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而应勇于面对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
全国台研会副秘书长杨立宪指出,反服贸背后的民进党和“台独”势力是“黑手”。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让“台独”势力感到恐慌,他们千方百计想要阻挡、拖住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势头。此次更是极力将原本“反黑箱服贸”的学运,导向反对两岸关系改善,导向敌视大陆。
张冠华也认为,反服贸不能简单定位为学生运动、社会运动,本质上反映了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忧虑,背后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但是,总体上看,反服贸参与者代表不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才是民之所望、势之所趋。
编辑:付鹏
关键词:台湾 协议 服贸 大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