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上市公司招待费去哪儿了
中国上市公司最近纷纷发布2013年度业绩,细读之下,个别公司财务报表中关于“业务招待费”的变化却令人疑窦丛生。截至目前,包括一些国有企业在内的60多家公司2013年度“业务招待费”由上一年度动辄数亿元突然归零。
这些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支出的显著变化对股东和公众应是好事,但是,个别公司的“管理费用”却同时大幅增长,一减一加之间,足堪玩味。
在公司财务报表中,“业务招待费”是“管理费用”会计项下的其中一个明细项,一些公司“业务招待费”从表面上看是减少了,但另一个明细项“其他费用”却相应增加了。到底“业务招待费”是少了还是转移至“其他费用”名下,恐怕只有公司管理层才知道。
对一些上市公司来说,“业务招待费”成为敏感词,是公司治理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一种倒退,从某种程度来说,更违反了股东和公众的知情权,有规避公众监督之嫌。
在正常的商务和公务往来中,上市公司产生“业务招待费”并不奇怪,只要支出合法合规、适度有据,股东和公众也能理解,怕就怕一些上市公司打着“其他费用”的名号,行大吃大喝、公款高端消费之实,形成“歌舞酒水里的猫腻”和“舌尖上的腐败”。
“业务招待费”的信息披露事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和公众知情权,因此,变换名目、让相关信息“人间蒸发”不是上市公司对待外界监督压力的正确态度,把正常开支晒在阳光下才是正路。针对外界质疑,市场监管当局也应该对如何统计“业务招待费”出台统一规范或指南,堵塞可能存在的巧立名目、变相公款吃请等漏洞。
一些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突然归零所引发的争议与猜测,但愿只是外界“疑心生暗鬼”的无谓担忧,而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掩耳盗铃式遮掩。
股东和公众需要上市公司就此给出清楚明白的交代。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上市公司 业务招待费 招待费 公众 股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