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水安全成生态红线
自兰州自来水污染后,用水安全的警钟又一次敲响。23日,汉江武汉段水质氨氮超标,造成周围水厂短暂关停,影响到30万人、数百家企业用水。
水污染演变成自来水危机,折射出中国整体的环境状况。2013年春节期间,就有环保组织发起“随手拍河流污染”活动,各地网友上传的照片中,五颜六色的河水着实让人触目惊心。2004年沱江四川高浓度氨氮废水污染、2010年紫金矿业造成福建汀江水污染、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2013年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河流不间断地发出呜咽,让人看到:水污染就在我们身边。
水污染造成的悲剧,有着很多前车之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凯霍加河曾因严重污染而多次着火;日本熊本和新潟水俣病导致上千人死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通病。不过,既然我们“在30多年中走过西方上百年的路”,也就必然要做好准备应对“西方上百年中遇到的问题”。更何况,相比食品安全,水污染可能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毕竟,不安全的食物可以丢掉,但水却有着无可替代性。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布局,也让水污染危害影响变大。在环保意识较弱的年代,一些容易造成水体污染的重化工企业,往往因为用水和排水方便,而被安排在城市上风上水的位置。随着城市发展,一些企业甚至已经“身居闹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污染,很容易就扩大化。4月11日刚刚发生的兰州水苯超标事件,就缘于兰州石化历史事故的泄露物。搬迁企业成本高昂,殊非易事,考验着治理者的勇气和决心。
武汉发生水污染的同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部“新环保法”中,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将“上不封顶”。回溯发达国家水污染治理过程,制定相关防治法律后,一方面政府部门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与公众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等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动,改变了水污染的面貌。希望“新环保法”,也能成为良性循环的开始。
在当前的水污染现状下,要保证公众的用水安全,不仅需要依靠政府方面的监管,企业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利益。自来水企业更是如此,如果一味追求“低成本”,不更新老化的设备和陈旧的技术,甚至使用劣质净水剂和消毒剂,难免会影响自来水的安全与卫生。毕竟,水务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应该有着更多公益性。
有人说,人体内水分占到了约七成,你污染了水,最终是污染自己。保证用水安全,应该成为一条生态红线,真正呵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水污染 安全 企业 污染 生态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