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被“殴打”的赛事“跑”不远
现如今,跑步演变成了一项潮流运动,方兴未艾。各地举办的跑步赛事如田地里的韭菜一般,割完一茬又长一茬。但“萝卜快了不洗泥”,跑步行业的一些弊端正逐渐浮出水面。
据《华商报》报道,日前,在西安举行的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来自兰州的选手张宝强参赛途中,两次被其他参赛选手殴打。在这种情况下,他仍跑完全程,并获得了男子10公里专业组的亚军。
涉嫌打人者来自5公里公开组。他身上的参赛号码清晰可辨,组委会(赛事承办方)一开始却无法按图索骥,查实其身份。在引起莫名惊诧的舆论波澜后,组委会声明将协助公安机关破案,随后有媒体称打人“凶手”已被找到,但并未披露打人原因。
打人者是否蓄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虽不能排除对方受人指使的可能,但跑步比赛参加选手众多,选手争抢位置时难免发生身体上的接触或者言语上的口角,也存在双方因此引发冲突的可能。
不过,从相关报道来看,赛事的组委会存在若干失职之处,表现不够专业和职业。根据张宝强自述,比赛六个组别同一起点同时出发。这种做法只会贻笑大方。根据规范,专业组的起跑应该与业余组区分开来。张宝强是专业组选手,而打人者则是出自5公里公开组,亦即业余爱好者。如果分别起跑,打架事件便无从谈起。这也是国外各类正规赛事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出人意料的赛场冲突,也让很多人想到国内一些赛事中频频上演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竞争策略”。全运会赛场田径、自行车、皮划艇等项目,均出现过暴力干扰比赛的行为。据说还有精密“策略”,比如有人负责领跑、有人负责干扰,不惜以牺牲一些选手的方式,帮助重要选手夺得更好名次。而名次背后则是具体的利益。这次殴打长跑选手是否属于此类情形,还很难说。但从专业到业余比赛,弥漫的这种不正之风,是值得警惕的。
对此,监管部门不应该袖手旁观。在承接一项跑步赛事时,作为主办方的各地体育局应该严格审查赛事承办方的资质,明确责权利,同时在比赛前后协助他们规范流程。跑步这项运动对场地要求低,赛事成本并不高,备受各地体育局青睐。很多时候,一些地方眼睛里只盯着政绩,忽略了对承办方的监管。
跑步比赛中出现殴打事件,性质恶劣,可说是长跑运动发展中遇到的“成长烦恼”。不可听之任之,任何赛事一旦歪风盛行,就无法保持长远影响力,有违公平竞赛的本质。
□张宾(媒体人)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赛事 殴打 跑步 选手 专业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