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莫道传言快 早亮法治牌
担心突击限车牌的南京市民可以松口气了。日前,江苏省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限牌与否必须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即便审议通过限牌,也必须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
走法定程序,不是“一句话”,更不是“一夜间”,这是对南京限牌传言最权威、最有力的澄清。最近,关于“南京机动车将要限牌”的传言一直甚嚣尘上。此前,尽管车管所、相关专家等都进行过辟谣,警方还教育了杜撰传言的个别网民,然而风声不息,南京车市持续火爆。“五一”车展上,更是“每5分钟就卖出一辆车”。
最近这次辟谣之所以有力,就在于找到了法律依据,尊重和善用了法律权威。事实上,当地有关法规明确规定,限牌必须“三步走”——公开、审议、提前公告。这就是说,搞“一夜限牌”即违法,即使宣布了限牌决定也是没有效力的。
用法律这个“重武器”反击传言,给担心限牌的市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一段时间以来,轮番上阵的辟谣者们,很少有人想到这早已生效的法律规定?
法规被遗忘,说明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限牌与否只是部门决策,与法律关系不大。反观谣言的传播,恰是一些决策的封闭性、随意性,埋下了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种子。
以汽车限牌为例,相关部门会搬出“保密”“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等冠冕堂皇的理由,选择关起门来做决策。这样一来,决策极有可能变成少数人的决定。于是,在政策出台之前,即便是在相关职能部门内部,知情者也是少数。可想而知,众说纷纭之时,向有关部门求证,也难得到权威、正确的答案。尤其是一些“拍脑袋决策”,所谓回应、辟谣,甚至可能变成“自打耳光”。一些地方“半夜限牌”风波就说明了这一点。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事关公共利益的问题上,没有法规约束的“部门决策”,本身就存在程序性硬伤,抵不住谣言传言的攻击,自然也谈不上辟谣的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中央一再强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到实处,既需在思想上绷紧讲规则、遵程序这根弦,也需在实践中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习惯,从而不断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工作。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对遍地乱跑的不实传言,敢于亮出法治之剑,始能廓清迷雾、安定人心。这种辟谣方式,也是对治理者的有益提醒——法治才是公信的基石,唯有依法行政、公开行政,决策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民意的考验。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传言 法治 限牌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