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铜陵救市无力改变政策大趋势

2014年05月07日 09:19 | 作者:徐涛 |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不能刚一有人“哭闹”,马上就“添酒回灯重开宴”;必须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足够的刚性,否则,不但既有目标无法实现,着力避免的境遇也很有可能难以避免。

  在几个城市“偷偷摸摸”地小心试探后,铜陵市政府终于耐不住压力,毅然决然地做出“救市”的决定。“救市”措施看起来井井有条,显然经过了周密筹划。这也实在难得,在中央调控如此巨大压力下,地方政府仍忘不了“有所作为”,就真的让人感佩之至。“铜陵救市”的消息公布后,马上就有人大胆推测,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将会有几十个城市陆续推出相同的举措。

  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显然让许多地方政府持续感受着巨大的压力;反过来,他们又用自己的能动性,把巨大的压力反弹回去。这倒是很符合辩证法。面对这反弹回来的巨大压力,也无外乎就那么两种态度,一是迎难而上,一是举手投降。

  顶住压力,解决矛盾,或许就能取得事业的最终进步;顶不住压力,绥靖、妥协,就只能被矛盾压倒,希望推进的事业就一定会裹足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这是已为无数历史经验反复验证的真理。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压力越大,越意味着事物演进已到了关键阶段、关键节点,越意味着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可能距离我们越近了。

  或许,我们所处的,就是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关键节点。

  在这样一个关键点,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多;否则,李克强总理也就用不着反复讲话、撰文,做各方的思想工作了。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上,他撰文强调,如果“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这句话显然有所指,显然是在多方压力下的又一次解释。今年以来,要求放宽“紧箍咒”的呼声一直不断,春节前,甚至有国家级智囊机构,给政府提出了一揽子的放松建议,近日,又有外资机构提出放松房地产管制的建议。而铜陵市政府的做法,与这些呼吁配合得颇为“天衣无缝”。

  显然,持续不断的调控政策,给许多行业、给许多方面的人士造成了相当的压力,他们通过各类管道给政府提些意见、制造些压力,本也情有可原。面对压力,政府能不能坚持既有政策,向着既有目标前进,似乎就会出现一定的变数。从一些地方政府屡次试探调控忍耐度的做法看,调控已经处于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阶段。

  本轮调控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淘汰落后产业、落后产能,更换经济发展倚靠的“支柱”,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腐肉不除,新肌难生;剜除腐肉,怕疼不行。在淘汰、更换过程中,有反对之声很正常,没有反对之声倒不正常。不能刚一有人“哭闹”,马上就“添酒回灯重开宴”;必须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足够的刚性,否则,不但既有目标无法实现,着力避免的境遇也很有可能难以避免。

  清楚了这一点,就能大致把握住政策趋向,一些理论上的或有变数,也就能放心大胆地予以剔除;我们也就能放心地下判断,“铜陵救市”无法改变大趋势。对本轮调控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地高速路暴堵,各处景点人满为患,人们的出游热情,就是我们坚定信心的一个支点。

编辑:罗韦

关键词:压力 政策 调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