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城市是否智慧,关键在人
近年来,打造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城市的智能生产、服务、生活体系,让城市中的每个人享受健康、平安、便捷、和谐的生活。运用先进科技建设管理城市是时代进步的标记,但仅有科技是不够的,关键是管理者心中必须有“人”。
比如,前几天有一个上点年纪的杭州市民摔了一跤。5月11日早晨,52岁的老刘和妻子到地铁近江站乘地铁,去城站火车站。在湿滑的地铁通道上,老刘摔倒了,钻心的疼。到医院一检查,膝盖里面的骨头碎了,要手术治疗(见12日《钱江晚报》A3版)。
如果没有妻子同行,老刘很可能需要一个重力感应器。因为可能路人看到了不敢来扶他,或许有的伤情也不适合不懂医的人贸然扶起。重力感应器要发挥作用,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跌倒了。怎样避免或减少行人跌倒?重力感应器管不了,它没有这个智慧。谁应该有这个智慧?人,管理城市的人;具体到老刘跌倒这件事,是设计地铁站的人,审查设计方案的人。
据报道,老刘走的通道,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大理石表面本来就很光滑,下雨天,路面就更湿滑了。为什么不用表面粗糙一点的石材呢?哪怕造价低一点,外观不怎么漂亮上档次。外人不知道地铁站的造价,用大理石铺路,是为了降低造价呢,还是为了上档次而用的高档石材?如果大理石是最便宜的石材,那么买防滑垫的钱就别省了,老刘就是走在两块防滑垫之间的大理石路面上滑倒的。难道多买几块防滑垫的钱都没有吗?如果是为了地铁站景观漂亮而不惜用高档石材,那么是漂亮重要还是乘客的安全重要?这些管理理念、决策理念的问题,估计信息技术管不了。
前几年,一个雪天,本人在某高档商圈的人行道上也滑了一跤。那里的地面是花岗岩铺的,路面也很光滑,落了一层雪水,就更滑了。这些年,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漂亮了。但是,城市的功能,首先是使用功能,其次才是观赏功能。据业内人士说,路面材料的种类那么多,兼顾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并不是太困难的事,造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关键还是看决策者是否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智能服务,但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如果城市管理者心中无“人”,缺乏为市民服务的诚意,再好的人工智能的服务效果也要打折扣的。(戎国强)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城市 智慧 地铁 防滑措施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