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雷同卷认定背后的机器迷信
近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成绩的公布,一个曾经的争议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来自不同地区的多名考生的“行政能力测试”被一个“雷同试卷甄别系统”甄别为作弊。早在2009年,该系统初试锋芒就“猎获”695名雷同人员,其中有60多名考生集体喊冤。
一方面,是官方号称该系统综合了四种方法,误判概率小于10的17次方分之一;另一方面,则是考生们的集体喊冤。
我们也许应该相信技术。众所周知的DNA亲子鉴定技术准确率达99.99999%,已经被司法鉴定及公众共同认可。但是,面对不同背景的人的一再喊冤叫屈,问题的实质就变成了,我们是愿意选择相信冰冷的科技,还是愿意选择相信温热的人性。
问题不限于此。人与机器的矛盾,引发了我们对这个神秘的“雷同试卷甄别系统”工作原理的好奇。比如DNA亲子鉴定技术,目前我们哪怕只需要简单地百度,便可获知其鉴定原理。而试卷雷同甄别系统,在这些年来的争议声中,公众只是一再听到通过验收和专家论证的传闻,但其工作原理却一直讳莫如深。而由于该系统只是针对全由客观题组成的“行政能力测试”,不针对包含主观题的“申论”,那么,按一般经验,面对如此之众的考卷,即便是最极端的情况,刨开准确率较高的简单题,偶尔出现选择答案全部“撞车”的情况,似也不宜推定为“作弊”。
面对公众的疑问,有关部门首先需要做的,是公布这个系统的研发过程、技术指标等信息,掀起这个神秘系统的“盖头”来。这是对那些叫屈考生的尊重,也是公众知情权的起码要求。
而在深层次上,这一争议还揭示出,技术依赖症、科技至上和理性独断等,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直诟病和担忧的问题。尽管从四六级考试到最为严肃的高考,中国从来都存在着作弊与防作弊的魔道之争,但是,如果有关部门面对一直的争议,却坚持抱残守缺,在人性与机器之间选择后者,传达出的一是对社会诚信的失望和放弃;二是科技文明下的懒政和新教条主义。
相关负责人称,如考生对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收到《告知书》的三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陈述或申辩,该院将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告知考生。但是,根本问题不解决,根本态度不改变,可想而知,这些考生能够等到的,可能只是程序无误维持原判的结论而已。
有关部门首先需要做的,是公布这个系统的研发过程、技术指标等信息,掀起这个神秘系统的“盖头”来。这是对那些叫屈考生的尊重,也是公众知情权的起码要求。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雷同 机器 考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