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践行核心价值观
愿终身做一名“提灯者”——记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福建医科大学教授姜小鹰
走进姜小鹰的办公室,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屋里的花花草草:沙发旁一株红色康乃馨有些“惊艳”,办公桌上一盆淡黄的蝴蝶兰素雅可人,阳台上还有兰花、仙人掌等六七种盆栽,生机盎然。
年过花甲,姜小鹰依旧忙碌,每周给学院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上课,外出讲学,参加护理学社会实践等。她告诉记者:“一周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常事。”
从事护理事业30多年,从一名普通护士到大学教师,姜小鹰始终保持着这种对工作的激情。她对记者说,这种激情既源于责任感,也源于工作本身带给她的快乐。
刚参加工作时,姜小鹰是一名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经常在手术台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有一次,一个病人在手术时突然出现心跳骤停,抢救后依然昏迷。
当天晚上,姜小鹰主动留下来监护,每15分钟就给病人测一次血压、脉搏和呼吸,及时输入药物,这样坚持了3个晚上,病人得救了。姜小鹰说:“病人出院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医护人员多付出一分努力,病人的生命就多了一分保障。”
这次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给姜小鹰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总结经验撰写了题为《一次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学术论文,在护理学界引发广泛关注。
1988年,根据组织安排,姜小鹰从医院调入福建医科大学进行护理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当时,福建甚至全国的高等护理教育都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姜小鹰说,护理是个古老的行业,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都离不开护理,但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公众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甚至把它当做“仆人的活儿”。
姜小鹰说:“护理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人文关怀才是护理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改变护理专业被歧视和发展缓慢的状况,培养更多优秀护理人才,姜小鹰和她的团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针对护理专业缺乏师资问题,姜小鹰制订了护理专业专兼职教师培养目标和计划,建立和培训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看到广大在职护士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亟待提高的状况,姜小鹰克服种种困难,精心设计了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先后创办了福建省在职护士高等护理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护理函授本、专科,护理专业证书班及各类护理培训班等,为广大在职护士培训和学历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
在她的努力下,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取得迅速发展。在原有大专护理教育基础上,先后开办了护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5月15日下午,一场“护理美学”课正在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验室进行,20多名学生一一演示护理活动中的站、立、坐、行,和病人沟通交流等,姜小鹰逐一指点,一丝不苟。
姜小鹰说:“护理人员要给予护理对象美的感受,这种美不仅仅是举止的端庄,更是心灵的秀美。”
在姜小鹰看来,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应当是外美内秀,近年来,她先后编写出版《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全国高等教育护理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及专著共24部,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姜小鹰的学生、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师庄元嘉说:“姜老师身体力行,向我们诠释了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是对病人医疗上的护理,更是对病人心灵的慰抚,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011年,姜小鹰获得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是我国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
姜小鹰时常对学生讲南丁格尔的故事,南丁格尔是英国的贵族,却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她自愿赶赴前线担任护士,每天晚上提着风灯巡视病房,对士兵精心护理,挽救了众多人的生命,被称为“提灯女神”。
姜小鹰说:“选择护理就选择了奉献,我愿意终身做一名‘提灯者’,守护百姓的健康。”
新华社福州5月20日电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护理 南丁格尔 奖章 坚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