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被出租的“残疾证” 被消解的善意接济
近日,一些招聘网站上登出不少出租残疾证的信息。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些残障人士只需“挂靠”企业,就可以获得一定收入以及社保。而一些企业为了躲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采取“假用工”的方式来招收残障人。
以有尊严的方式,给予残疾人必要救济,是良善社会的基本道义。“出租残疾证换取报酬”的做法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终究引人非议。在这种增收方式内,残疾人不是用劳务换取薪金,而更像是在利用规则漏洞“偷利”……然而,考虑到该群体现实中所遭遇的困境,公众对此类“投机取巧”的做法,似乎又充满宽容与同情。或许,当全社会未能给残疾人创造“劳有所用”的环境,仅仅一味指责该群体“懈怠偷懒”太不公平。
“帮助残疾人”,从来都是无比复杂的社会议题,其既包括经济状况的改善,也指向精神层面的救济。而推动残疾人上岗就业,无疑兼顾了上述两种价值追求。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只看重残疾证的“降费”功能,却排斥真正雇佣残疾人工作。于是,才出现了“要证不要人”的诡异现象。在各式的“证钱交易”中,残疾人的劳动价值被草率否定,只剩下被官方认可的“残疾人”身份,成为市场青睐的资源。
不少用工企业,一方面缺乏对残疾人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对残疾人的从业能力充满偏见。在此语境内,“租用残疾证”的行为充斥轻蔑意味,无异于是将残疾人看成“逃费”工具加以利用。讽刺的是,所谓“残保金”的制度设计,不仅未能消除歧视、改善残疾人就业,反而加剧了市场主体对于残疾人的尊严盘剥。甚至于,残疾人不再被视作一个个渴望实现价值的鲜活个体,而成为形象模糊的、一本本“好用”的残疾证。
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以残疾人为适用对象的公共援助政策,置于冰冷的市场生态内,早被抽离了最初的人道精神,而被世俗化简约为一次次的“利益计算”。众多企业主们,未能培育出帮助弱势人群的道义自觉,反倒找到了一条“用证逃费”的生财之路——真实的世界,往往就是这么令人失望。当然,之于此一现状,也并非雇主一家的责任。很多时候,社会救助体系太过单线条的设计,直接导致了其后的种种恶果。
显而易见的是,以“残保金”为核心的经济激励手段,本质乃在于让企业分摊残疾人的供养成本。然而问题在于,若此一过程不辅之以有效的道义宣教,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便极容易导致政策善意在执行环节异化。事实上,让用工者认可残疾人的劳务价值,让残疾人建构起笃定的自我认同,从来都不是仅靠“税费杠杆”就可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改造用工理念,改善看待同胞的标准。
然玉(四川职员)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残疾证挂靠 出租残疾证 接济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