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530多年旧县署“危机重重” 恩平市政协呼吁对其抢救性修复
30多年旧县署“危机重重” 至今未入选文保单位
本报讯 (记者严建广 通讯员黎胜华)始建于1480年的恩平旧县署,自清朝最后一次重修后,至今已有200多年没有修葺,可谓“危机重重”;但是,作为恩平市现存最古老的古建筑物之一,恩平旧县署至今仍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记者从恩平市获悉,在日前恩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联合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视察组,以及文广新局、博物馆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开展的视察中,了解到恩平旧县署的现状后,恩平市政协呼吁恩平市政府要对其进行抢救性的修复,修复后要列入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恩平旧县署“四檐滴水”古建筑物位于现恩平市委市政府大院1号办公大楼后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2平方米, 高约10米。据《恩平县志》载,“四檐滴水”为明朝恩平县署的衙门大堂(旧称听事堂),时任知县吴理于1480年奉广东按察使陶鲁之命而建。明末清初毁于兵祸。
据恩平市政协文史科相关人士介绍,1949年前后,恩平旧县署都是恩平县政府驻地;而恩平从公元218年设县至今已经1796年,该建筑物为恩平最古老的县衙,从始建至今已534年;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四檐滴水”建筑物未修葺已经有201年,且至今尚未被列入政府文物保护名录。
据高级建筑工程师、已退休的恩平市政协副主席岑朝贺介绍,他们在视察中发现,“四檐滴水”部分墙体龟裂,瓦面已经坍塌,而目前又是暴雨多发时期,如果不及时修复,雨水淋洒室内,渗入地基沉降不平衡,很可能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据了解,恩平市政协已经呼吁恩平市政府尽快对恩平旧县署进行抢救性修复,而且修复后要列入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旧县 县署 至今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