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高考集体弊案为何顶风重演?
央视报道称,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在监考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一名组织替考者还自称是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暗访视频中,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枪手们顺利完成了替考,记者已向警方报案。(6月17日央视)
河南高考舞弊悬疑之所以令人拍案惊奇,是因为就在不久前,全国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了“山东18名大学生打算到河南,做高考‘枪手’,还未动身就被济南警方抓获”一事。按理说,刚刚东窗事发,最当亡羊补牢,却偏偏心照不宣地替考、明码标价地拉客、牛栏关猫地监管——在高考舞弊的利益链上,似乎总能找到制度的突破口。而此前,根据各地披露的情况来看,金属探测仪、360度视频监控、无线电监测车、全考场信息屏蔽等高科技防作弊技术纷纷登场,舆论将2014年高考冠以“史上最严”的美誉。
再严,还是有群体舞弊事件发生,这不仅是令人愤懑的事。往前看,2009年吉林非法生产销售高考作弊器材案,2010年甘肃靖远县高技术工具作弊案,2012年,湖北黄冈市公安局查处了蕲春高考舞弊案,2013年,山西忻州在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三地抓获8名参与高考舞弊的作案人员……这些个案虽震惊全国,但毕竟属于“局外人”的作奸犯科,制度还没有溃坏、监管还没有碎裂——但河南高考舞弊悬疑中的“能量”之所以令人瞠目,在于组织替考者竟然号称“各个环节获得通融”;而结果是暗访中,监考老师果然睁眼闭眼,一笑而过,枪手们顺利交卷,完美交易。
高考舞弊竟然弄成了童叟无欺的诡异市场,底线何在、公平何在?
这让人联想到有报道称,北京大学生自曝参与异地替考活动,分数过了“一本”线,报酬可达5万元。尽管教育部曾预警,在校大学生参与替考,情节严重的开除学籍,但面对网络上触手可及的替考线索,职能部门似乎还是处在“不诉不究”的层面,最后是潜规则弄成明规则、媒体记者成了揭黑反腐的急先锋。
河南高考舞弊悬疑尽管有待进一步厘清真相,但三重追问无可规避:一者,考前刚刚发生过未遂的弊案,紧接着又让作奸犯科者故伎重演,高考组织者究竟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二者,今日的高考监考,号称无缝监管,那么,替考轻易得逞,究竟哪些链条出现了“故障”?三者,河南屡屡“中枪”,违法者究竟是“看地下菜碟”还是小概率的误打误撞——问得更直白一点:这事儿,仅此一桩?
在各地清理加分政策、越来越重视“裸分”的今天,高考公平的要义不言而喻。高考上的弊案与“瑕疵”,往往都是公共关切的重大的事件。今年6月8号下午,在陕西省韩城市新城二中考点,一名高考替考者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中被监考老师发现。事发后,当地成立调查组,被替考的考生习某某的父亲、韩城市公安局金城派出所所长习生林被免职。可见,惩戒高考舞弊,与打虎拍蝇一样事关民生国计。最值得反思的是,这种因媒体曝光而捅破窗户纸的集体弊案,究竟因何能顶风重演?(邓海建)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高考枪手 河南高考替考 高考集体作弊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