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高考作文多少分钟判定才合适?
高考阅卷此时正在各地进行,全国的考生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6月下旬的分数出炉,其他科目的阅卷,虽然也有不确定性,但不会差到哪儿去,可语文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作文阅卷,老师手一松或一紧,往往结果就大不一样。近日,浙江某地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向记者反映,语文阅卷速度实在太快,对学生不负责任,甚至一篇作文平均1分钟判阅完成。(6月19日《北京晨报》)
这是一个标签思维超于事实理性的时代。阅卷老师的吐槽,就像“走廊医生”兰越峰的举报,先不管是非对错,从身份层面来说,自然很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同。当然,乍听起来,一篇作文一分钟,好像有点太草率了,数百字的文章,轻飘飘一瞄而过,对得起十年作文的功夫、对得起“作文培训”的银子吗?连“阅卷老师”都说不负责任了,这就更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于是,自然有教育专家跳出来说,高考阅卷不能“过度追求效率”。言外之意,自然是要强调公平。
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想当然”和“和稀泥”。比如高考作文阅卷,一分钟,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两三百字都看不完,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语文老师(且高考阅卷基本是清一色的语文界的“熟练工”)来说,恐怕未必是多难的事。这就像一个专业歌手,一天可以唱十首歌,依然首首动听,但一个五音不全的,就算“厚积薄发”到一年只唱一句,恐怕终究也是呕哑嘲哳。时间短,不代表效率差,反之亦然。
至于高考阅卷“不能过度追求效率”的说法,自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经济如此、社会如此,不过属于大而无当的场面话:高考阅卷本来就是公平至上,但时间节点也摆在那里,字斟句酌、严谨推敲,哪年都不可能如此。有人说,即便“一份试卷有双评制度的制约,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出错率”,因为两个老师可能恰巧都很赶时间呢?这个逻辑当然不错,但假设了一个无限恶意的前提:就是作文阅卷老师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只看进度不管质量的。那么,在无限不信任的逻辑里,“人”来操作的高考阅卷,恐怕就是处处纰漏、时时不堪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几个常识,还是有必要稍稍厘清一下:一者,作文本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评分标准保障的是相对公平,而不可能在千人千面的文章前,给出一个经得起所有人考量的“绝对公平分”。二者,高考这回事,论说到底,不过是最不坏的人才选拨制度,别说作文评分时间可以商榷,就是作文题每年也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只要制度与人是秉持了公平底线、守得住正义下限,那么,它自然就有一个合理的“容错率”,这不是为阅卷者开脱,而是客观评判高考制度。三者,其实不仅作文题如此,文科类主观论述题,基本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一分钟看不好作文,那么,两分钟、三分钟呢……就算一刻钟看一篇,试题的主观属性恐怕也注定了它的分数是有争议的、是相对性的。
判卷一分钟,上学十年功——这听起来让人义愤填膺,公众自然也希望阅卷时间能宽裕一些、阅卷老师能尽心一些,但在高考这回事上,最该关注的恐怕还是“替考”等违法恶例,以及横亘在“特招”等环节上的权钱魅影。至于主观题评分,多些公开透明。多些合理合规,足矣。(邓海建)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高考作文判定 浙江高考一分钟判作文 高考枪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