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大运河将寻求保护与开发最佳平衡点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2日电(记者韦慧)北京时间6月22日在卡萨尔首都多哈举行的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消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的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i)、(iii)、(iv)。
目前,世界上有法国米迪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等共7条运河申遗成功,一大部分是近现代的工业遗产。中国大运河迥异于他们的独特个性符号便是漕运,即财富和文化经由大运河集中、流动、再分配。
“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原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这么形容。中国遗产专家认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是更高层次的保护。
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最终列入遗产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与中国运河同时接受审议的中国项目还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以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走廊的道路网”。
大运河申遗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启动大运河申遗至今已近8年,其中包括清理、整顿、修复、疏通等等一系列繁杂而艰巨的工作。由于涉及地域广,又不得不解决如何处理好保护文化遗产与维护和发展其水利、航运功能的关系、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改善水质、保护和整治任务艰巨、申请经费等问题。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负责每个申报遗产的价值评估工作,其中的一位专家此前说过,ICOMOS专家更关注运河的保护现状,涉及各省市、水利、交通、文化等各大部委今后如何协调管理,进行可持续的保护。
中国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试图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运河杭州段是现有申遗城市中唯一经过主城区的河段。记者从专门负责杭州段申遗工作的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获悉,截至2013年年底,杭州市投入运河综保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202亿元,这部分资金包括投向土地整理、企业搬迁、历史街区保护、城中村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景观提升、水质改善等方面。
大量资金投入后,中国民众最关心,运河申遗成功到底能带来什么?有专家认为,大运河开凿之初是围绕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价值进行,如今,它已是东方智慧的象征,并在水利技术、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彰显出超越时空的独特价值,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巨大精神动力。
此外,人们最关心是其经济价值。而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提供了范本。西湖入遗后的第二个“十一”黄金周,旅游总收入87.65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欧美游客市场潜力。
据悉,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的,运河杭州段开通了以运河为中心的水上旅游线路。此前的一项数据显示,运河水上游线接待客人数从2003年的6819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59093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幅约162.06%。这其中还不包括沿河的古镇、街区等等。
有专家提出,不要将运河文化简单化、商品化,也不要随意“打造”运河文化。世界遗产研究专家谢凝高曾在一次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说,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并存。
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探索运河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杭州市运河集团专门负责为运河杭州段的申遗筹集资金。该集团总经理郑翰献说,他们的办法是“借地生财为主,财政投入为辅”,搬迁运河沿岸传统业态企业,发展高附件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
据悉,杭州段的水上旅游线路采用的是低碳环保的漕舫游船,并用低能耗的LED灯具规划改造运河夜景。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慢性系统,开通更为低碳的水上公交路线。
中国的大量老百姓参与到了运河申遗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保护工作。比如杭州段的原住民回迁,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像打扇子、做糕点之类的民俗保存了下来。对于运河边原住民的安置做法,则是“允许自保,鼓励外迁”。
有专家指出,调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时,首要原则就是要尊重历史和尊重自然,以合理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延续。这也在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完)
编辑:付裕
关键词:运河 大运河 保护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