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台州:“放养”草根银行

2014年07月18日 10:33 | 作者:王俊禄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浙江省台州市,这样一组数据令人瞩目: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50%;小法人金融机构的小微贷款占全部小微贷款的50%;小微贷款中保证方式贷款占比超过50%;小微贷款授信户数占全部企业授信户数的99%。

  这组数据反映了小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台州模式”。“一城三商行”的台州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独一无二。三家民营商业银行倾力服务小微企业,二者形成了持久稳固的鱼水关系。

  作为沿海先发地区,台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下了不少“全国第一”。但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第一”,是有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三家民营银行均由城乡信用社改制而来,并在改制过程中采取了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一视同仁的政策。

  台州市金融办副主任杨耿彪介绍,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做“有限”政府,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同时,不派驻董事长和行长、不摊派项目、不干预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形成了健康有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三家民营银行形成了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的经营特色。

  据介绍,在三家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占比100%;台州银行民营资本占比75.14%、战略投资者占比19.86%、政府占比5%;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占比84.26%、战略投资者占比7.51%、政府占比8.23%。

  这其中,台州银行是全国首家非政府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

  上世纪80年代,台州民营经济迎来发展热潮。1988年6月6日,台州银行的前身“浙江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伊始,只有6位员工,10万元资本金,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发展而是如何生存。但借得改革开放和金融改革的东风,这家银行以准确的市场定位、灵活的经营机制、严密的内部控制、优质的金融服务迅速为自己争得了“江湖地位”。

  “在台州,三家民营银行产生了‘鲶鱼效应’,激活了台州的小微金融生态。”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说,它们向上引发了一些大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向下则带动了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业务手段的形成,还把经营模式移植到上海、重庆、北京、江西等地。这个过程中,政府因势利导,支持他们稳健走出去,让“台州效应”最大化。

编辑:罗韦

关键词:银行 台州 民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