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保护历史街区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针对旧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在规划、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制定相关保护规划
1995年至2006年,北京市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北京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旧城格局、建筑高度以及文物古迹的环境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求,明确了保护的对象与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修缮标准、图集、导则、规定、规范等文件,还对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历史街区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
加强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保护
在相关法规的保障以及政府部门工作的推动下,旧城历史街区的文物修缮与腾退取得积极进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北京市将涉及历史街区的项目纳入平房院落修缮类项目,要求此类项目不能大拆大建,只能按照文保和风貌保护要求,通过“疏散、修缮、改善”的方式实施改造。对于影响风貌,私搭乱建严重的,通过棚户区改造方式进行整改,促进了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东城区实施了前门大街整体修缮改造、南锣鼓巷微循环改造和玉河遗址恢复保护等工程。西城区按照“保持传统风貌、倾注现代元素、精心实施修缮”的保护理念,提升了大栅栏、什刹海等历史街区的环境。
改造市政基础设施
按照“保护、改善、修缮”相结合的旧城有机更新模式,全面启动了旧城房屋修缮整治工作。以胡同整治及路灯更换、变配电设施建设及架空线入地、煤改清洁能源、上下水改造、户厕公厕升级等为代表的市政设施改造,使旧城传统平房区内的市政条件得到改善。在旧城平房保护区进行的“煤改电”工程,已全部完成,使居民摆脱了燃煤的采暖方式,并且可以同时使用空调、微波炉、电暖气等大功率电器。
实施人口疏解工程
通过危房改造、保障房配租配售、市政改造、交易腾退等多措并举,推进历史街区的人口疏解工作。2010年以来,通过市政府统筹安排、区政府自筹等多种方式,分批确定了18个旧城人口疏解安置房地块,目前已有17个项目开工建设。这些住宅项目考虑了居民就业、就医、出行等需要,将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输出到城市发展新区,为人口疏解奠定了基础。
编辑:付鹏
关键词:北京旧城历史街区的保护 胡同整治 旧城人口疏解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