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该用“超国民待遇”吸引外国留学生
对国际化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就算是教育资助不特意向本地学生倾斜,最起码应该做到不分国籍地域地公平申请或竞争。
据报道,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了《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来江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每年可以获得5万到9万元的资助。
江苏教育厅此举引来网民的非议。日前高校学费涨价潮引发的争议犹在耳边,贫困学生辍学的新闻也常见报端。这个时候江苏省教育厅斥巨资资助外国留学生,两相对照,不得不让人生疑:仅仅因为国籍不同,待遇反差就如此之大,这是否一种“对本国学生的歧视”?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这一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吸引外国留学生,让江苏省到2020年时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学习的主要目标省份。吸引留学生,引进外籍人才,出发点本无可厚非,而通过奖助学金资助的方式来引进人才,也是各国高校的通用做法。
江苏省教育厅对留学生的资助主要来自于“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既然是政府奖学金,那么这笔奖学金便由纳税人买单。对此,当地有没有造福本地学生?江苏省教育厅在资助留学生的同时,是否已对本省学生也有此力度地进行了资助?显然,在大家看来,南京相关部门对外籍学生的资助有些过于“大方”了。
根据26日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3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3724.07万人次,资助总金额574.11亿元,我国高校学生人均次收到的资助为1500多元。这一数字跟江苏留学生人均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让人不禁对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心生艳羡。
反观其他国家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一般不会特意偏向国际学生,尤其是公立大学。很多国家的州立大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的税收,州立大学很大程度上要先满足本州居民的学生,所以奖助学金政策会偏向本地学生。而私立大学大多取决于学生在某一领域表现是否优秀,并不会特意偏向国际学生。
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也仅仅是国籍不同,便可以享受本国学生享受不到的“超国民待遇”,江苏省此举更像是“对内歧视”。对国际化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就算是教育资助不特意向本地学生倾斜,最起码应该做到不分国籍地域地公平申请或竞争,在满足本地学生要求的基础上对外国留学生的资助,才有意义。
别忘了,中国高校便宜的学费和生活成本,以及国家正在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本身就是最大的吸引力。高校若能在国际上做好推介,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比“拿钱砸”这种土豪办法,要好很多。(媒体人 闫曼)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超国民待遇 留学生 国际化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2018年留日学人春节招待会在东京举行
巧手创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美丽乡村过大年
“暖阳行动”——冬季送给孩子们的温暖
莫斯科遭遇连日暴雪
科威特最大博物馆群揭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