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柯震东已获释,娱乐犹无竟时?
柯震东从被抓到获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娱乐大片”主角被聚焦,与之关联的“涉毒问题”则成了一段模糊背景,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被淡化。
昨日零时,因吸食大麻而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14天的台湾艺人柯震东期满释放,事后还在父母与经纪人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在致歉发言中,柯震东称自己做了不良的示范,并称“这件事情(吸毒)就像一个丑陋的疤一样,会在我身上一辈子”,表示以后绝不再犯。
且悔且流泪,柯震东跟其他许多涉毒获释的明星一样,发誓要悔改。而这忏悔姿态,对毒品问题上的是非认知也是种厘清。而揆诸舆论,他刚道歉,许多人已选择原谅,更有甚者,把对“小鲜肉”的怜爱,融入到相关评判中。虽然有戏谑成分,但可以看到,从被抓到获释,柯震东涉毒事件产生的“问题反思”冲击波并未如期发酵,相反,不少人却将类似事件当成不定期上映的情景喜剧。
柯震东获释引爆的舆论声势固然能量惊人,但它基本上停留在吵闹的层次。到目前为止,围绕“房东”事件的舆论话语,一类集中在“道德演绎”上,即站在主流道德层面,对吸毒明星予以人格批判。如有意见领袖整理缉毒警察死伤新闻,将吸毒行为与杀人害命画等号,呼吁涉毒艺人“滚出娱乐圈”。还有一类,则带着嘉年华的娱乐色彩,它集中体现在网民以该事件为素材展开的一波又一波恶搞,如“成龙一脚踢飞房祖名”的无据传闻被网民大量转发并评论“确定踢的不是张默?”更有网友为因吸毒而“进去”的娱乐圈人士组成名叫“监狱风云”的虚拟剧组……
对网民而言,娱乐或是本性,或许谁也没有将事情导向娱乐化的初衷,可个体戏谑化解读合成的舆情风向,就是无意识的起哄。而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话语却是缺位的,那就是“专业话语”。
明星吸毒,其实完全可借力“名人效应”,成为普法、解剖“瘾君子圈子”的契机,而毒品的交易和使用也本属于社会治理和问题纠偏的范畴。但从眼下对柯震东们涉毒的讨论中,很难提炼出这种建设性的力量。无论将涉毒明星贬低为笑料,还是为其漂白,抑或娱乐化消费,都在消解集结在涉毒议题上的严肃命题。而本应在此过程中积极发声、为讨论注入营养的法律与社会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是出于对舆论攻击的躲避而选择噤声,或是干脆也加入了狂欢的人群。这一状况甚至为吸毒赋予了偶像效应,让它裹上了所谓的个性调调、文艺范儿。比如柯震东道歉,很多人就说:人在娱乐圈,身不由己,没必要。
他们被抓了,是一记重磅娱乐炸弹;他们获释了,又是一次狂欢大趴。柯震东获释,注定贡献的不是审思,而是继续调侃的由头。大家抱的就是看戏心态,看着看着,反倒模糊法律和社会治理意义上的涉毒了。在明星涉毒“进出宫”的事上,可以肯定,若公共讨论若不能融入些社会、法律与文化的维度,一味朝着娱乐化路上狂奔,那思考终将被意义虚无埋没,问题到最后剩下的也是一堆泡沫。(常江 学者)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柯震东获释 柯震东道歉会 涉毒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2018年留日学人春节招待会在东京举行
巧手创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美丽乡村过大年
“暖阳行动”——冬季送给孩子们的温暖
莫斯科遭遇连日暴雪
科威特最大博物馆群揭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