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百年老浴池将关张 曾由李莲英义子创办(图)
客人在搓澡。近日,百年历史的鑫园浴池宣布将关张。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在澡堂泡泡澡、搓搓背,几个老熟人喝喝茶、聊聊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甚至不可缺少。
近日,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鑫园浴池贴出告示,“由于水、电、煤气及各类经营成本上涨,导致浴池经营每况愈下,将于9月20日起全面停业”。浴池负责人表示,浴池将改为客栈。
李莲英义子投钱办浴池
鑫园浴池位于西城区烟袋斜街21号,相比什刹海周边的热闹,浴池所在的胡同却十分静谧,来这洗浴的多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
推开浴池的朱红色木门,便进入了浴池等待室。屋内有两张沙发,沙发两旁是男、女浴室的小门。等待室右侧,有一个结账的木质柜台,来泡澡的顾客在这付费后,便可领到一张电子卡和一个橡皮大小的铁质澡牌。
鑫园浴池负责人介绍,鑫园浴池是北京最早出现的浴池之一,原名“鑫园澡堂”,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9年),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浴池最初的创办人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义子李福庆。老佛爷给李莲英的钱,李莲英就给了义子,最后都投在这澡堂里了。”该名负责人说,“鑫园澡堂”在当时的老北京名噪一时,很有影响力。李福庆死后,1928年浴池易主。买卖虽不如前,但仍是商贾、政要经常出没的地方。1956年,浴池公私合营变成了“国企”,直到现在。
侯宝林等名人曾光顾
据了解,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浴池曾建筑体下沉,后在保留原貌情况下,进行了修缮,并增添了住宿功能。后又经过多次修缮、装修,浴池原来千余平米的洗浴面积,变成了百余平米,女部泡池也没有了。减少的面积,大多变成了住宿。
修脚技师张师傅在鑫园浴池工作有30多年。
他说,早些年,住在附近胡同的文艺界大腕,也时常过来冲一冲、蒸一蒸。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侯宝林住在附近时,常过来洗澡”。
鑫园浴池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浴池一天最多时会有八九十位客人,最少时会有30人左右。除了附近的街坊经常来,一些外国人为了感受老北京文化,也会特意过来体验一把。
顾客呼吁留下百年老店
几位附近的老街坊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浴池的门票涨过几次,从最初的2毛6,涨到目前的15元。
他们说,虽然现在在家也能洗澡,但街坊们每周一有时间,还是会来到鑫园浴池搓澡、聊天,“成习惯了,忘不掉了,即使搬家也会经常回来看看”。
“听说浴池要关门了,舍不得,历史这么悠久的老店应该留下来。”顾客朱女士说,她一个月、半个月总会来一次鑫园浴池,即使门票贵一些也能接受。
家住东四环的一女顾客表示,即使搬家了,也常会回来找师傅搓个澡,“来这儿洗的都是老街坊,放心。”
浴池负责人称,9月20日浴池停业后,将改为客栈。
■ 讲述
“带着茶具来泡澡”
70岁的张大爷住在鑫园浴池附近。他回忆说,早先,在浴池里,大家一起聊天、下棋,有的客人还玩虫。澡堂里有躺椅,泡澡的池子还有隔间。
“池子里泡美了,刮个痧,拔个罐,身上别提有多舒服了。”张大爷说,最初,浴池采用井水,客人淋浴时,需要用脚踩踏板。泡完、洗过后,几个相熟的邻居整齐地躺在搓澡床上,等着搓澡师傅。搓澡师傅和客人大多是住在同一条胡同的邻居,师傅们一边忙活着搓澡,一边和客人聊着家长里短、讨论着国家大事。“虽然天天都能见,可就是觉得亲”。
56岁的刘先生说,从还没记事儿就被大人领到胡同里的这家澡堂洗澡。“那时人特多,来晚了得排队,出来一个放进去一个”。
如今,刘先生还保持着原来的习惯——带着茶壶来洗澡,“茶壶和茶杯直接拿到淋浴间里,渴了就闷上一口”。(记者李馨)
编辑:曾珂
关键词:北京百年老浴池将关张 李莲英义子创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