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让“高墙里的官员们”常亮亮相
昔日数钱的手闲不下来的罗荫国,现在的手,每天用来往小灯泡里装灯丝。这个向来给别人看脸色的原茂名市委书记,在监狱里不折不扣地完成着日加工4000个灯泡的劳作,等待着别人的认可与表扬。
罗荫国在镜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
20日晚黄金时段,央视新闻调查以“高墙里的官员们”为题,透过镜头,揭秘了落马官员罗荫国、朱育英等人的囚徒生活。一个是原茂名市委书记,一个是原茂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从权力的巅峰,坠入劳改的监狱,镜头中的他俩,都理着光头,狱友都以老罗老朱相称。如此敏感的镜头,在央视黄金档节目中出现,出现在反腐正酣的势如破竹之际,着实令世人震撼。其积极意义,远远超过了存异的顾虑。
“高墙里的官员们”,因为形象直观,因为反差震撼,它可以视作是党课教育的一次特殊延伸,甚至可以视作党校之外的一场特殊课堂。
高墙里只有罪犯,没有官员。对于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来说,这是伸手必被捉的直接后果。对于一些心存侥幸的官员来说,这种“现开销”的警示效果,比发很多文件、上很多党课,冲击力都要来得更强烈一些。据说这个仅在办公室和家中就被搜出近千万元、收受贿赂数以亿计的贪官罗荫国,网络流传着他在双规之后的一番狂言,“真让我交代,我能交代3天3夜,把茂名官场翻个底朝天”。现在,这个一手遮天的茂名狂官,这个把茂名官场、党的形象折腾够了的官员,终于明白了他在台上的人生,因为缺少监狱里这种屈就生存、看人脸色的体验,而觉得一点也不完美了。对于罗荫国、朱育英来说,完美的人生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代价实在太大。
这是从前没拿出来示人的真实镜头。作为官媒的央视,向世人展示高墙里蹲大号的官员没有特殊性、不搞特殊化,这种脱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的疑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体现在官员的惩前,也体现在沦为罪犯的毖后。官员犯罪,即便在服刑之后,也无特殊。这是法治公平的跟踪体现。因此,还原高墙里的罪犯们、包括职务犯罪的囚徒生活,也是向世人展示一碗水端平的法治公正。社会舆论叫好,便在情理之中。
事实证明,在位时躺在那儿钱都数不过来、情人多得搂不过来的罗荫国们,在失去自由之后是完全可以成为劳动能手的。现如今作为优秀的灯泡加工能手,原先的茂名市委书记,两种人生的截然反差,对于在位的每个官员来说,这种落差的心理体验与生理体会,不说人人会为之自危,至少睡觉时会在床上多辗转几个来回。但是,对于社会来说,不能在叫好声中仅图个解气,看个洋相,说个下场。否则,反腐便会停留在杀一儆百的感官刺激层面,不能触及制度反腐的笼子构建。
高墙里的官员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反面教材,今天在央视新闻中被脱敏,只是一次报道题材的突破,离官员犯罪惩前毖后的全面公开,还有一个常态化的过程要走。社会大众既想看到官员如何落马,也想看到落马后的官员,在接受审判、接受改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既想看到苍蝇的狱中生活,也想看到老虎的监内改造。并且,这种常态化的跟踪报道,能够在消除特殊化、神秘化等种种社会疑虑的同时,一记警钟接着一记警钟,让更多的官员懂得防微杜渐,懂得珍惜权力。
在处理好反面教材的资源利用,与罪犯人格尊严的法律关系基础上,让越来越多的官员罪犯讲述自己的人生,让更多高级别的犯罪官员为在位官员和社会大众现身说法,既是反腐的需要,也是舆论体现法治公正公平的社会需要。因此,人们希望,今天罗荫国的囚徒生活,只是高墙里的老虎们开讲的第一课,只是一个刚刚拉开的序幕。
编辑:曾珂
关键词:4000个灯泡 原茂名市委书记罗荫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