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重走丝绸之路·甘肃篇之四
佛国里的青春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
敦煌是河西走廊上很特别的一站,也是最西端的城市。如果不做停留,丝路之行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敦,大也;煌,盛也”,《汉书·地理态》中这样解释“敦煌”的意义,可见其在丝绸之路上盛极一时的地位。今天的敦煌,市内酒店林立,机场航线四通八达,做足了文化旅游的文章。
数字化敦煌,十年圆一梦
沙漠延伸到天边,驼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驼铃清脆摇曳如轮回中的足音。远的,有张骞从这里出使西域,佛教译经家鸠摩罗什经这里东去长安;近的,有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乘火车、汽车再换骆驼,几个月才抵达这里。这茫茫大漠,还有多少故事不为我们所知?
站在莫高窟九层楼的广场前,讲解员告诉我们,如果有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升高4摄氏度。因此,为降低人为因素对石窟产生的破坏,几百个洞窟不能全部开放,而是根据每个洞窟的情况轮流开放。
开放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是所有文物面临的一道复杂的难题。
可是,藏着那么多精美绝伦的佛祖菩萨,莫高窟这样一个规模与高度艺术性兼具的神秘佛国,很难挡住无数的人们膜拜瞻仰的热情。
“如果搞不好,要么损失文物,要么损失经济。所以尽可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接受的平衡点。对文物界的人来说,首先要对文物负责,但因此让敦煌关门不现实也不科学。”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介绍,市政府一度希望莫高窟能每天接待8000参观人次,敦煌研究院做了一番研究,将莫高窟一天的最大游客承载量确定为3000人,而这显然满足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通过敦煌数字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十年来忙的一件大事。
2003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将莫高窟洞窟、壁画、彩塑等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将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汇集成电子档案。这10年中,这位身形瘦削的老人没有一刻停止呼吁,今年8月,敦煌的数字游客中心终于启动了。
王旭东介绍,游客中心启动后,莫高窟每天的游客承载量可翻一番,从现在的3000人到6000人。
“在洞窟里参观,手电照到的地方才能看得到,数字化还原了石窟和壁画的绚丽真实,效果比进洞窟看到的要好。”王旭东说。经过一番3D电影的体验再进洞,既能丰富游客对敦煌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减少游客在洞窟停留的时间,单位时间少了,参观的人次也就多了,兼顾到了开发和保护两头。
“这不仅使莫高窟受益,也为全省的文物保护提供了参照。”甘肃省文物保护局副局长肖学智评价道。
走不出的佛国
此刻的樊锦诗并没有消停。数字化是一项大工程,建数字中心只是其中一部分。不断的出差、参加会议……她实在太忙了,这次造访我们没能见到她。但她的影响似乎无处不在。在路上遇到几个来自浙江大学考古系的学生,他们说趁暑假赶到敦煌就是为了能见上偶像一面;莫高窟的讲解员小沈,提起樊锦诗一脸崇拜,“院长很少笑,但对我们都很好。”
与石窟和大漠相守构成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他们纯粹的精神特质,对莫高窟的挚爱和自豪,是记者最深的感受。
“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没想过再去干别的。”小沈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就过来做讲解员,已经有几年了。
“这里很偏僻,条件又艰苦,出去一趟不方便,有的年轻人待不住,有的是家人不愿来,说‘你找个大学当老师不也照样可以研究敦煌学?’听了这个真不是滋味。”王旭东说。
王旭东少时立志学水利,大学专业是地质工程,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向往大城市,老师推荐他来敦煌看看。“我喜欢安静的环境。第一次到敦煌时已是晚上,整个大漠寂静无声,天上繁星璀璨,我一下就被这个仙境一样的地方吸引住了,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环境虽美,但在外界看来,这里的生活仿佛是在时空轨道之外。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可以这么说,能留下来的人都是被敦煌的魅力感召了。”王旭东笑笑。
从莫高窟到研究院的一路,还留有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第二任院长段文杰曾经生活的印迹。在飞天的雕塑旁,一排被沙土侵蚀的破旧房舍就是以前的办公楼。清风吹过,屋后一棵棵白杨在旷地上沙沙作响,可以想象,在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年代,靠步行很难走出去,一代又一代人就顶着黄沙、守着古佛壁画度过他们的青春。
“莫高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而兴盛的,敦煌艺术的最高峰是南北朝到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洞窟达到千余个。”王旭东说,从繁盛到衰落,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中国文化开放和封闭的过程。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传输当代中国开放包容的理念。“文化可以连通不同国家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使彼此互相了解。”
作为甘肃省政协委员,王旭东酝酿在明年两会递交一份提案。“中亚好多历史古迹面临着维修,日本正在伺机而动,我们不能自甘落后。如果我们能先把诸如壁画修复这样的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中亚,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此后我国和中亚的商贸经济往来肯定会更畅通,效果应该更好。”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丝绸之路 甘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