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40万理财产品5年变17万

2014年10月10日 09:22 | 作者:陈王伟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40万理财产品5年变17万 老年人理财需谨慎

  2007年9月,退休职工张女士在某银行储蓄所存款时,在业务员推荐下花40万元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却没想到,这款理财产品竟然是中意人寿的“中意智尊理财投资连结保险”。5年内想退保,要损失高额的手续费,等待五年后的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到今年9月,账户里只剩下17万多元。(10月8日《北京晚报》)

  存单变保单、高收益产品变成高风险理财、银行人员私自销售的信托、“地下私募”等等是老年人常常遇到的陷阱。

  保险特别是那些缴费年限长的投连险,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年龄大了,一旦交了,要连续交满缴费年限,急用钱时,中途退保要损失高额费用,更何况有些险种风险很大。如果老年人了解险种,不一定会买。现实生活中,在银行卖保险,销售人员往往没有详细为老年人介绍产品的情况,比如风险、收益、缴费期限、退保等条款,多是强调产品的高收益。本来,销售人员应该把最大的风险告诉客户,相反,销售人员却是把最佳收益告诉客户。本来,销售人员应该把最合适的产品推销给最合适的客户,实际上,销售人员却是把抽成最高的产品重点推销给客户,而老年人恰恰是最容易被推销的客户。虽然这种“蒙”的作法让不少老年人“被保险”,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金融保险业的口碑严重受损。

  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抗风险能力不同,随着中年人慢慢变老,抗风险能力逐步下降。老年人的资金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的钱是养命钱,要养老、要防病、要急用。首先考虑的是流动性,而不是高收益,在安全性、流动性好的前提下,再考虑增加收益率。

  如今,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保险险种、信托产品还有五花八门的金融创新产品,如白酒收藏理财、碳排放权理财产品、农产品理财、P2P平台等,就算年轻人也不一定能深谙其道。在购买的时候,这些新产品合同条款好几页,很多人没有认真去读去了解,就算读了也一知半解,更多是依赖销售人员的介绍。老年人知识陈旧,对于新的理财产品不了解,对金融专业俗语更不明白,在不明就理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上当。

  对于老年人来说,建立一个安全的投资组合非常重要。在这个组合当中,现金和稳健的投资要占大部分的比例。在确保大多数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少量投资风险较大的品种如股票型基金等。首先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比例,随时可以支取的,以备急用。在投资的时候要戒贪,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所吸引,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可以考虑安全稳健的产品比如国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在做银行理财时,要看清合同条款,要选择那些投资于债券、信贷类资产的产品及保本收益产品,规避那些结构性产品,规避那些银行代销的产品。在购买产品前,做好咨询工作,跟自己身边所认识的专业人士咨询一下,跟自己的儿女或亲戚朋友商量一下。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产品 理财 老年人 财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