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和平发展才是两岸最好防线
自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当年两岸就恢复了两会制度化协商,从第一个任期到其第二个任期的前两年,两岸关系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其他方面交流合作,都迈上了快车道,两岸和平发展趋势明显,且出现不可逆转态势。
然而,正如一些观察家预言,在美国等因素介入下,马英九当局最后任期的两年两岸关系或存在重大变数,两岸和平发展或将面临重大挑战,而这样的挑战既有外国势力介入,也有台湾执政当局内部认知因素。当然,我们并不希望这样的预判成为现实,毕竟两岸关系过去6年取得的成绩远远超出过去60年总和,实在来之不易。两岸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同样也知道,两岸关系发展需要两岸各方共同努力,有一方懈怠都会将另一方的努力大打折扣。去年6月,两岸两会在上海签署了两岸服贸协议,可以说,该协议签署就连台湾方面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大陆对台让利幅度之大前所未有,突破大陆方面有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以来的纪录。让利之大,开放领域之宽,让其他WTO成员望尘莫及。然而,这样的一个协议,到了台湾却最终遭到“杯葛”,最终在“执政”的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立法院”里“流产”。这固然有岛内复杂政党政治生态原因,但该协议经过两岸授权机构签署却最终“流产”,让外界大跌眼镜的同时,两岸两会的权威性也荡然无存。对此,台湾“执政”当局是不是也应该有所省思?
两岸关系尽管没出现大的滑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岛内一直避谈政治议题,导致两岸政治互信长期难以得到加强,两岸关系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因复杂的岛内政治生态,被以选票论英雄的台湾政党和政治人物所操弄,大陆往往只会单方面“躺着中枪”,加上两岸两会磋商谈判台湾方面首席代表张显耀,突遭至今还不明原因的罪名冠以“通共”遭解职,尽管大陆方面顾全大局强调两岸关系不会因为个案而影响,但张显耀案却给岛内“台独”势力以“偏向大陆”为口舌,继而让凡是涉及两岸的议题在“立法院”更加寸步难行。就这一点而言,台“执政”当局是否也有省思?
本就出现倒退迹象的两岸关系需要两岸共同努力,但在这关键时刻,美国某军事、军购代表团访台,带去美国反华势力对台湾的“鼓励”,于是台湾当局连续三天有三个表态,声称两岸和平发展要靠军事平衡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甚至在会见美国国防部主管特战及低密度冲突前首席副助理部长时表示,台湾用三道防线阻台海战争。当然,这三道防线中包含了两岸和平发展这一“防线”。
记得前几天在和民进党一位重要人士交流时,他曾表示,虽然民进党领导人日前曾提未来提高军购额度,但其实民进党内主流意见却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每年上百亿美元向美军购,实质就是向美国交保护费,但他们却认为大陆已经有几个省的GDP分别超过了整个台湾的总量,这样背景下,台湾再搞军购其实是自欺欺人。他们认为台海最大安全屏障不是武器,是和平发展。因此认为,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势不可逆。
连民进党主流民意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难道6年来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的台“执政”当局看不到这一点?因此,我们觉得,台海不应有战争,同时阻台海战争利器也不是武器,而是和平发展。(高杨)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和平发展 马英九当局 两岸关系 两岸服贸协议
      
 

翰墨迎新春
手写春联惹人爱
农民工专列 温暖回家路
欢庆社火年味浓
平昌冬奥会主火炬点燃
带福回家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