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巴基斯坦17岁女孩马拉拉获诺贝尔和平奖 她的家乡远未和平
原标题:少女获和平奖 她的家乡远未和平
马拉拉资料图。
作为年少的受害者、讲述者和倡导者,马拉拉可以获得褒奖。只是,马拉拉的家乡,远未和平;这些年被一些西方国家“解救”过的国家,远未和平。
印度反奴役儿童草根活动家萨蒂亚尔蒂和遭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10日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们为解救苦难儿童、争取儿童权益、特别是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付出努力,这是事实。
虽一同获奖,但两人的人生经历,大不相同。60岁的萨蒂亚尔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投身反奴役儿童、反童工的全球运动,据信已帮助解救数万名童工并成功建立起一套安置被解救儿童、帮助他们接受再教育的成熟模式;与之相比,17岁的马拉拉则借助西方媒体之口讲述着恐怖主义高压下的另一个世界。
前者解救了大批受苦的儿童,后者讲述着大批儿童受苦的故事。
但究竟有多少孩子因为马拉拉的诉说而脱离苦海,不得而知。已知的事实是,马拉拉本人被西方“解救”,获得了去西方接受教育的机遇,然后接连得到联合国、巴基斯坦政府授予的荣誉,甚至有学校、街道开始以马拉拉的名字命名。
马拉拉遭枪击值得同情,她的勇气、她的胆识、她的坚毅理应为人所称道,她所获得的一切荣誉无可厚非,只是,像她一样受苦的孩子还有很多,那些孩子还没有意识或条件拿起笔给BBC写博客。
马拉拉受到西方舆论之重视,前所未有。她的诉说,她的指控,以及她遭塔利班枪击的经历,刚好迎合了一些西方国家当时继续战争、继续轰炸的需要。她被解救、被救助、获治疗、获教育的历程也刚好可以被利用,写入西方人在一些战乱地区打造救世主形象的宣传册。
过去几年,不少西方媒体已经不太爱报道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战乱地区的平民伤亡消息,即便是美国无人机轰炸导致平民妇孺伤亡,西方报道也不过是一时之兴,全然不像报道马拉拉那样神采飞扬。马拉拉获奖后,西方媒体又一次炸开锅,翻炒那些陈菜旧料。在不断刷屏的文字、视频中,甚至可以依稀听见英国诗人吉卜林在哼唱《白人的重担》。“白人的重担”是19世纪白人的一种殖民思维,假借教化、拯救的名义,把侵略美化为责任和负担。这种选择性重视,不仅出现在媒体,更成为一种思维和心态,融入精神判断领域,比如一些奖项的评选。
作为年少的受害者、讲述者和倡导者,马拉拉可以获得褒奖。只是,马拉拉的家乡,远未和平;许多和马拉拉有着一样悲惨经历的孩子,远未和平;这些年被一些西方国家“解救”过的国家,远未和平。在那里,也许没有人会关注和平奖。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巴基斯坦17岁女孩 马拉拉获诺贝尔和平奖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翰墨迎新春
手写春联惹人爱
农民工专列 温暖回家路
欢庆社火年味浓
平昌冬奥会主火炬点燃
带福回家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