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公众参与和监督是大气治污“第一原动力”
10月8日起,我国中东部被雾霾笼罩,从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直至华南大部地区普遍出现雾霾,北京“跳级”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重污染黄色预警,并很快升级为橙色预警。预计11日夜间北京将刮起四五级偏北风,气象扩散条件明显改善,本轮雾霾天气过程逐渐结束。
国庆节后第一天,浓重雾霾即汹汹来袭,很多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陷入重污染包围之中。据介绍,本次重污染是各城市所处的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性污染共同造成的,部分省市秸秆集中焚烧等特殊污染源,也是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雾霾重压之下,各地政府、各级环保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组织各专业作业单位进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实施喷雾降尘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夜间进行道路清扫、清洗和冲刷作业;河北多个城市启动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环境保护部派出6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地区,对地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政府部门有条不紊开展应急治霾工作,城市生活暂未受到重大影响。各大实体店和网店口罩、净化器热销,微博、微信中各种有关雾霾的段子被广为转发,市民一边痛感雾霾无孔不入的存在,一边不忘拿“霾生活”揶揄调侃,以缓解重污染下的焦虑和压力。我们需要这种淡定、乐观的态度,但同时也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惕,切忌在对雾霾逐渐“习惯”之后,对空气重污染不以为然、麻木不仁。对于雾霾来袭和空气污染,如果我们从高度敏感、焦虑不安变得放松警惕、麻木怠惰,那将是比雾霾和空气污染更大更致命的危险。
对雾霾和空气污染的麻木怠惰,首先可能缘于对空气污染形势的客观、清醒的认识。这或许体现了一种颇为无奈的悖论——人们一方面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空气污染的成因、现状、治理难度等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认识到了空气污染成因之复杂、积弊之深重、形势之严峻,有人产生了巨大的畏难情绪,并联系到一些西方国家曾多年饱受空气污染之苦的历史,认为中国现阶段治理空气污染注定将非常艰难,不但十年八年改善无望,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恐怕都难有明显进展——由畏难而失去信心和希望,失去参与治理空气污染的责任和动力,从而陷入无能为力的无奈和听天由命的麻木之中。这种无奈和麻木的心理是十分有害的。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排污、燃煤、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建筑企业、汽车行业等是大气治污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和环保、交通、住建、市政、国土、工商等职能部门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主体。而公众也是大气污染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的监督,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都能形成巨大的压力。国务院先后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承担的责任任务,被细化为一定时间内的具体指标和数据。这既是中央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尺度,也可供公众“循名责实”,不折不扣地检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气治污工作。
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第一原动力”。如果没有公众坚持不懈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很可能消极懈怠,甚至恶意违法排污,监督主体很可能敷衍了事无所作为,甚至与违法排污者相互勾连沆瀣一气。当前,迫切需要每个市民都消除无奈和麻木,理直气壮地向大气污染治理责任主体要态度、要说法,同时向监管主体要承诺、要成绩。面对雾霾和空气污染,每个市民既是直接的承受者,也应当是有力的行动者和担当者,我们已经没有懈怠、苟且的条件,没有可供无奈、麻木的时间和空间!
编辑:曾珂
关键词:雾霾 大气治污 治理雾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