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环球时报谈焚书坑儒:是出版管理的夸张帽子
原标题:社评:“焚书坑儒”是出版管理的夸张帽子
近日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称,政府主管部门下达内部通知,要求将余英时、九把刀的书全面下架,野夫、茅于轼、张千帆、梁文道、许知远等的书不予出版。这一爆料导致网上形成了一个舆论热点,有人宣称这是新时期的“焚书坑儒”。到12日晚上,媒体无法证实这一消息的真伪,官方也未有人出面回应。
不过有不少人倾向于认为“无风不起浪”,比如认为至少上述名单中的部分人个人著作出版形势“不妙”,是很有可能的。
这种分析汇集了以下事实:所提著者中有的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热衷于与中国有关的政治,如公开支持当前香港反对派的“占中”、或者支持“台独”等。有的是大陆学者,但长期反对大陆的主流政治主张和价值观,推动“政治异见”文化。如果官方限制他们的影响力,这样的治理信号中国社会并不陌生。
本文无法就上述传闻的真伪给出额外信息,我们只是想分析该传闻与中国政治现实之间的内在逻辑。
首先,中国出版界这些年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开放,一些“争议人士”在书籍出版领域所拥有的空间,是相对比较大的。他们的空间应当说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敏感部位,需要他们本人认真把控。
客观而言,在中国热衷政治除了要有热情外,还需要有驾驭复杂性的智慧和诚意。这在官方层面就如此,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者也是一样。中国的改革需要新思想、新动力,但中国社会同时对各种颠覆性力量的形成或侵入保持着警惕。任何人如果主观或客观上站到了与国家主流政治路线对抗的位置上,他就不应指望自己的影响力会持续上升,不经历任何波折。
如果那些推动“政治异见”文化的人自定义为“改革者”,他们就应为维护社会主流政治共识承担自己的责任,确保自己不成为国家团结的破坏者。这是他们的文化作用能够随着社会改革的激流一同前行的底线。
如果他们要打破这一基本社会规则,把坚持宣扬与国家路线对立的政治主张放在一切考虑的首位,那么他们就要准备承受来自主流社会的反弹,而且这种反弹多半是令他们不愉快的。
这是一份选择,后果很容易预见。旧时代的“焚书坑儒”在中国已不可能重演,但在这个国家,一些“敏感区域”确实存在。它们是普世化的也好,是“时代局限”也好,但它们是中国的现实,是中国保持国家稳定前进能力的一个环节。进入这些“敏感区域”蹚水,决不能是楞头青,充满脱离实际的幻想。这里需要敏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需要超越自我、洞察整个社会的理解力。
其实官方与有政治异见倾向的著者打交道,经验的积累也并非一帆风顺。要求一本书下架而导致该书走红的情况以往多次发生过。在有些时候,限制某本书的发行更多反映的是官方部门的一种态度。
不管怎么说,与一个体制格格不入,直至与之对抗,同时又要在该社会里畅行无阻,获得主流斗士的影响力,这在什么社会里都不现实,更是不可持续的。西方社会也概莫能外。热衷异见政治的著者们无论对此喜不喜欢,都需对这个铁律有清醒的认识。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环球时报谈焚书坑儒 余英时 九把刀 政治异见


翰墨迎新春
手写春联惹人爱
农民工专列 温暖回家路
欢庆社火年味浓
平昌冬奥会主火炬点燃
带福回家
2018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全面开启
土耳其总统表示将扩大在叙军事行动范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