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进会员:中职实训教师数量少水平差

2014年11月17日 09:19 | 作者:冯迤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中职实训教师数量少、水平差

  建议调整招聘标准,赋予学校更多招聘自主权

  文/民进辽宁省委 冯迤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作用,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劳动人才,因此实训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一般一、二产业类专业的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训课比例约为3∶3∶4,三产类约为4∶3∶3。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充分重视和强化职校的实训环节,但伴随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实训教师数量短缺、现有实训教师队伍指导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差是最突出的问题。

  笔者在辽宁省调查时了解到,中等职业学校无一例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训教师短缺问题,原因如下:

一、 现行实训教师招聘体制僵化。目前,中职学校的“用人权”在市人事行政部门,各市人事局仍旧采用传统的干部人事调配行政手段,管理包括实训教师在内职业学校编制分配和教师调配,学校无权主动考核、录用实训教师。人事局“送来”什么样的教师,学校就“接收”什么样的教师,造成中职学校无课可上的“赋闲”教师大量占用学校编制。以鞍山职教城为例,赋闲教师约占三成,其中某校600余在编教师中,上课教师略超过1/3,其余近400教师“赋闲”在家。

二、 实训教师录用标准脱离实际。目前,中职教师录用的统一标准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包括实训教师在内,且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过高的学历和教师资格“门槛”导致实训教师严重短缺,而高学历年轻化的实训教师其实训指导能力明显不足,与中职实训岗位特殊需要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以“师带徒”方式开展教学的实训教师队伍逐渐萎缩。

三、 实训教师编制紧张。近年来为调整中职专业布局,撤并专业和合校等举措导致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超编挤占实训教师编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办学不稳定性,与学校用人“只进不出”的体制,进一步加剧中职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

四、 现有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不清晰,使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很难在实训岗位上发挥作用。按照辽宁省中职学校建设标准,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能达到这个标准。但从查阅教师名录中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技能水平低的特征。

  实训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操作能力,是完成实训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此建议:

  依照简政放权的原则,采取学校提出编制计划、人事部门审核的方式,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编制政策。招聘实训教师过程中,给学校更充分的自主权,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考核、录用实训教师。

  放宽招聘实训教师的学历要求,以技能标准取代学历标准,提高最低技能标准(高级工或技师)。针对实训教师的岗位特殊性,打破传统的干部岗位与工勤岗位界限,由省级人事、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实训教师管理和工资系列,采用合同制管理实训教师队伍。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培训机构,制定针对实训教师的培训课程,对新招聘的实训教师开展60-80学时的教育学等相关内容培训,通过考试后颁发实训教学岗位资格证,取代原规定的教师资格证准入标准。

  加大人事改革和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清查各地中职“赋闲”教师的数量和专业结构,合理分流,集中管理,以减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的压力,由人事、教育部门承担起促进待岗教师转岗再就业的管理责任。

 

编辑:付鹏

关键词:民进辽宁省委 民进会员 中职实训教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