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放假众口难调不妨做“加法”
当前休假制度的根本矛盾,是民众日益增长的休假需求与法定假日数量少之间的矛盾。让公众对放假安排少一些争议和不满,根本的解决之道自然是“做加法”。
16日,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放假安排正式发布——这是2007年以来发布最晚的一次。与以往相比,明年放假安排的最大变化是:春节从除夕开始放假,正月初七上班;中秋与周日重合,不再补休。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大呼失望,可就在前不久,网络调查还显示多数网友赞成除夕放假。
如果要概括公众对法定假日安排的意见,“众口难调”无疑是最恰当的一个词。究其因,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一个注定会影响全国民众的公共政策“七嘴八舌”,其结果必然是难有共识。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国务院决定除夕不放假曾招致猛烈吐槽,今年决定恢复除夕放假的传统,同样激起了舆论狂潮。
无论是以前的全国假日办,还是如今制定放假安排的部门,面对这种“不管怎么安排都会挨骂”的处境,多少会有些委屈。客观来说,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放假安排时能充分征求专家意见、通过网络征求民意,算是一种进步。而要想提升公众对放假安排的满意度,前提是要摸清当前休假制度的最大问题在哪儿。
看看网上的讨论就不难发现,当前休假制度的根本矛盾,是民众日益增长的休假需求与法定假日数量少之间的矛盾。大家表面上争论的是除夕是否该放假、中秋是否该调休,实质上在乎的却是能否尽可能多地享受休假机会。
《人民日报》曾对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法定节假日共11天排第33位,若加上最低带薪休假天数,排名则跌落至第60位。数字不算好看,难怪中国人普遍感觉“缺假”。新公布的2015年放假天数,因中秋节与周末重合致假期不增反降,遭更多吐槽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假期少,那么,让公众对放假安排少一些争议和不满,根本的解决之道自然是“做加法”。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媒体报道中,已有很多人呼吁增加法定假日的天数,保障带薪休假落地,不少专家也论证了多放假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多重利好。这种呼声很高的诉求,值得有关部门正视。
当然,增加节假日需要修改相关法律,短期内增加法定假日天数并不现实,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多想办法,将已有的休假安排落到实处。比如,想办法改善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情况,让纸面上的权利变成真真切切的福利;再比如,在制定法定节假日安排的前提下,鼓励各企业、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放假安排,甚至适当增加休息天数。
编辑:罗韦
关键词:放假 法定 休假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