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地铁涨价 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原标题:新华网评:地铁涨价,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北京地铁告别“两元”时代。新华社记者 马研 摄
12月28日,北京地铁正式启用了全新的票价方案。新方案以公里为单位实行计程票制,里程加价采用递远递减原则,即距离越长加价水平越低。具体为: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6-12公里每人次4元,12-32公里每10公里加1元,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
每个自然月内,乘客乘车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8折优惠;满15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5折优惠;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不再享受打折优惠。
乘地铁出行的人中,你属于哪一类?
笔者将地铁乘客分为两类:不经常坐的和通勤者。
1月7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53.1%的人平时将地铁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25.5%的人一般坐地铁是长途,26.5%的人乘坐短途,45.8%的受访者长短途都有。对于坐地铁出行的目的,“上下班通勤”位居第一(57.6%),其次是“购物、游玩等生活出行”(22.6%),第三是“单位、公司办事”(16.1%)。
由此可见,地铁乘客中以长途通勤者居多,涨价对这类乘客的影响也最大。假设你是这类乘客,那么涨价将给你带来多大影响?
出行支出涨了多少?
仅考虑上下班,按每月22个工作日来算,涨价前乘客月支出为88元。根据打折优惠,涨价后单程票价按5元算,月支出为185元,涨了97元;按8元算,月支出为251元,涨了163元。
涨价无疑会对“上班族”造成经济负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
出行方式会改变吗?
涨价可能会使一部分人转乘其他交通工具,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乘客来说,坐地铁是刚性需求,涨价很难让他们放弃。方便、快速、有时间保证等优势,让地铁广受青睐。此外,等地铁的时候,不用经受风吹雨淋、严寒酷暑。
车厢里还会拥挤吗?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的相关表述,此次调价的目的之一是调节轨道公交与地面公交不合理的客流分布。轨道交通75%的路线高峰时段满载率超过100%,最大满载率超过130%。而地面公交年客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客运总量比2009年(高峰年)下降了 6.4%。
通过引导客流,降低地铁内的拥挤程度,这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奏效。然而长期的效果未必乐观。分流到地面的客流有可能使公共汽车拥挤不堪,而且私家车出行量有可能增加,从而加剧地面拥堵问题。一部分乘客难免会再次涌入地铁。
“再见,2元地铁!”“2元兜几圈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以后出门要看好线路和票价。”不少市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与最后一张2元地铁票的合影,以此来缅怀再也回不去的地铁2元时代。
其实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多数人受益相比,个人受点影响不算什么。但要弥补营运亏损、减轻财政负担,绝不能只依靠涨价;缓解交通压力、保障乘客安全、美化城市环境,也绝不能只通过涨价实现。(马若虎)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地铁涨价 北京地铁告别两元时代 出行支出 低收入群体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