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支持企业境外上市须先破除“唯A股论”
为贯彻落实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的精神,在12月26日证监会例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布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将从五方面支持企业境外上市。据张晓军介绍,为便利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证监会对境外上市申请材料的目录进行了调整和精简,简化审核程序,取消境外上市财务审核,删除了原目录中环保证明文件的要求等,经过调整,境外首发申请文件由13项减少到7项。
2014年毫无疑问是中国公司的境外上市年。随着阿里巴巴、万达商业、京东商城等一批行业巨头纷纷选择境外上市,不仅使得今年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的数量达到了80余家,而且融资金额更是创下了历年之最,达到2400亿元人民币,是过去3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金额的总和。其中仅阿里巴巴近220亿美元(约合135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就是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总额的4倍。
对于国内公司的境外上市事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导致了国内优质上市资源的流失,进而纷纷指责A股市场没有让这些优秀的企业留在国内上市。因此,证监会此番再次明确表示支持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对于统一国人对境外上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证监会明确表示支持国内企业境外上市,还有必要进一步破除“唯A股论”。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企业来说,不要只将目光盯着A股市场,还有必要将目光转向境外股市。虽然A股市场是国内企业最熟悉的市场,而且还可以高价发行,但毕竟A股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新股发行压力,企业选择A股上市需要等待2~3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境外上市,则只需要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选择境外上市,也有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有利于企业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而这不正是每一个企业家们的心愿么?另一方面,大家也不要奢望把每一家公司都留在A股上市。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情况,以及发展目标的不同,选择到境外上市是很正常的事情。市场人士没有必要强留这些企业在A股上市。何况A股市场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面临着较大的IPO压力,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因此不可能接纳所有的国内企业都在A股上市。
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上市资源的流失。因为只要A股市场相应的条件成熟了,这些公司完全可以采取类似于H+A股发行的方式,回归到A股市场的怀抱。在境外上市问题上,尤其是在国务院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的背景下,更应该要抛弃“唯A股论”的狭隘看法。
在支持企业境外上市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确实有必要进行积极的改革,让那些愿意留在A股市场的优质企业能够如愿地选择A股上市。应该说,目前正在抓紧备战的注册制改革就是为此进行的积极努力。但更重要的是,与注册制改革相配套的措施也应尽快跟上。实际上,美国股市之所以能够接纳阿里巴巴等企业上市,并不完全是因为美国股市实行的是注册制IPO的缘故,更重要的是美国股市有严厉的市场监管措施,有严刑峻法,有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来保驾护航。在这一方面,中国股市有必要向美国股市看齐。
编辑:罗韦
关键词:上市 企业 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