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文化圈岂能成官员追名逐利的“后花园”?
人民网评:文化圈岂能成官员追名逐利的“后花园”?
近日,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上,直指某些领导干部在各类书画、艺术协会兼任领导职务,“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这一表态,让官员在文化圈兼职这一现象,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官员在文化圈兼职,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去年,陕西省原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就呼吁“从政就不要往艺术界挤”,并呼吁“领导干部带头退出协会领导岗位”,这“不仅是对艺术的尊重,对自己的爱惜,也会形成对当前协会体制改革的一种倒逼效应”。随后,他又主动辞去相关职务,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引发众人思考。
应该来说,无论是在任上的,还是退下来的官员,出于兴趣爱好,挥翰临池,泼墨为画,本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一种休闲文化方式。问题在于,当官员本身作品一般,却借着自己的官势权力挤进文化圈,抬高自己身价,作品低劣却卖得红火,这就不止是休闲那么简单了。王岐山的讲话,正是戳到了当下这种乱象的痛处。
而且,从政策角度来说,中办、国办早在1998年,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命令禁止领导干部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为何此风,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长一茬?
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一些书法协会、书画协会,往往也热衷于让某些领导干部,在里面兼任职务。人家看重的,乃是这些官员身上披着的权力外衣。正如一位网民所言,“官员兼任,无论是上面,还是下面,总是会‘高看几分’,筹钱、办事,都方便很多,何乐而不为?”尤其不少非官方艺术协会,本身只是民间组织,吸引官员“入驻”,往往就能染上“半官方”的色彩,更是有利于“开展工作”。
而从官员自身的角度而言,进入这些艺术协会任职,意味着自己的作品有了“品牌”,甚至是“金字招牌”,作品润格也自然容易水涨船高。从这个角度来说,非专业出身的领导干部在艺术协会兼职,本身就是在消费“公权力”,并不值得提倡。甚至,有时候,这一行为会促成权钱交易,滋生“雅腐”。而且,这种“雅腐”的隐蔽性很强,但造成的社会危害却不小。此种歪风,不可不刹。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文化圈 官员后花园 官员追名逐利 权力外衣 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