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让“抄袭风”毁了微信平台
保护知识产权、呵护原创活力,是在“野蛮生长”之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1人原创,99人抄袭”,近日,微信公众号的抄袭现象,在舆论场掀起一股讨论热潮。
合法转载可以扩大原创者的知名度,积累公众号的粉丝量,本是一件共赢的好事。但前提是要有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转载时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名字,正是行业自律的基本体现。可一旦遭遇现实利益的诱惑,不少人就容易穿越底线,以转载之名,行抄袭之实。
比如,同名同头像地冒充热门公众账号,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袭原作者文章;山寨微信公众号“大V”,故意在介绍中使用“认证资料”等字眼……制作手法虽然“简单粗暴”,传播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原创者费尽心血构思、创作、修改后的劳动成果,竟成了他人的“涨粉利器”,当“劣币驱逐良币”成为一种常态,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在微信上坚持原创?
“原创得不到保护,可怜的创造力正在不断被削弱,每天朋友圈里转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比例正在快速减少。”一位原创作者的慨叹,道出了抄袭成风的危害所在。然而,与抄袭成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维权之路的艰难。向微信平台投诉举报,删除的速度完全跟不上抄袭文章上涨的节奏;选择走法律程序,举证难、处理慢、费用高、惩罚轻,这“四座大山”足以让诉诸法律“成为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情”。于是,“三两白酒,二百稿费,一声道歉”,这种“江湖化”的调解方式,竟成为聊胜于无的安慰。维权的现状,可谓惨淡。
正如论者指出的那样,“微信公众号野蛮生长的时期不可能长久,严格规范的时刻肯定会到来。”可以说,保护知识产权、呵护原创活力,对于坐拥数亿用户的微信而言,既是应尽的责任,也是在“野蛮生长”之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此,腾讯已经开始履行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最近上线的原创保护内测,意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平台的自净能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明确指出“互联网不可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外之地’”。可以预见,无论是网络公司的技术努力,还是国家法律的制度发力,都为进一步净化微信阅读空间提供了保障。
对于每一个喜欢逛朋友圈、看公众号的网民而言,抄袭之风如果愈演愈烈,自己的阅读质量也将随之降低。因此,在保护原创的过程中,每一位微信用户的积极行动,同样不可或缺。人们应该会记得,在微博兴盛的2012年,抄袭就与造谣传谣、网络暴力并列跻身“微博三大害”。而在微信方兴未艾的今天,抄袭之害,并未因为新的平台出现而消失。期待政府、网络公司与公众共同努力,形成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合力,营造一个没有“雾霾”“天蓝气爽”的网络环境。
编辑:水灵
关键词:微信 抄袭风 保护知识产权


江西鄱阳湖湿地现“瀑布”景观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过街天桥坍塌致多人死伤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
阿土伊格四国将加强反恐等领域合作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辞职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