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对外传播应大胆讲好“红色故事”
原标题:赵月枝:对外传播应大胆讲好“红色故事”
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近日在网络走红。我曾对中国对外传播有精英主义倾向提出过质疑,但这部宣传片却使我耳目一新。它突出共产党和普通人同行,希望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得到实现,这不但符合共产党自己的宗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西方认同的某些元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就应当这样为处于资本主义危机中的世界提供社会主义的另类图景。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形象”的确需要经营。更何况,中国在全球舆论场上的弱势地位十分明显,向西方解释中国,讲“中国故事”,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国家目标。但是,谁代表中国,怎么讲,向谁讲,这些都是问题的关键。
在美国时代广场的一些中国宣传片中,中国曾选取一些精英名流代表中国国家形象,试图向西方精英表达,我们与西方“接轨”了,有足以与西方比肩的明星和“成功人士”。可惜的是,这种“接轨”并未得到多数西方人的理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媒体框架,西方的“主流价值”崇尚平等,更喜欢讲小人物的故事,关注普通人的境遇。
中国当下对于对外传播的追求,并不关注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而是与改革时期搁置国内意识形态争论互相配合,对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纷争,采取低调处理甚至直接回避的做法,转而将注意力焦点集中在国家形象的营造上面。但同时有必要认识到,形象背后是国际传播领域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过去强调要淡化意识形态,求同存异。这是一种策略。西方媒体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势。中国如果放弃意识形态旗帜,就等于主动缴械。
斯诺的《西行漫记》曾经影响西方有正义感、并渴望改变世界不公格局的几代年轻人。他笔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解放的。新时期,共产党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腐败、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因此,西方一些媒体借机放大中国的负面问题。对症下药,中国的对外传播更需走的是“群众路线”,用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向国外民众解释自己的政治立场,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依然是大多数民众的利益。
金融危机之后,一些民意调查表明,美国大多数民众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不满和失望,对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比资本主义更理想的社会有一定认识。考虑到美国主流媒体很少有对社会主义的正面宣传,中国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举旗,让自己鲜明的立场体现在整套话语体系中。
当然,中外传播史证明,宣传的作用只能是一时的。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守群众路线,切实提高工人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和话语权,提升自己国际形象的努力才会有更大底气和现实支撑。也就是说,共产党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打造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政权的努力,理应和国际传播领域中作为一个生机勃勃和充满自信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建设内外呼应,相互促进。▲(作者是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编辑:水灵
关键词:对外传播 红色故事 中国共产党


江西鄱阳湖湿地现“瀑布”景观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过街天桥坍塌致多人死伤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
阿土伊格四国将加强反恐等领域合作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辞职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