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明星不应成为让渡隐私权的“代言人”
有网友爆料称,汪峰求婚章子怡当晚,章子怡哥嫂大闹求婚现场,并有一条自称是章子怡哥哥大骂汪峰自私的朋友圈文章在微博热转。章子怡通过微博回应:“你究竟还要黑我到什么时候!得到的还不够多吗?你伤害的何止是我一个人!”由于自称“中国第一狗仔”的卓伟是最早发布该朋友圈文章的人之一,所以不少网友都猜测章子怡怒斥的对象是卓伟。
近一两年来,娱乐圈里分外“热闹”,八卦与口水齐飞、绯闻共丑闻一色。明星八卦的红火也让“狗仔”这个外来词汇逐渐为大众熟悉,以往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种种行为,诸如跟踪明星、贴身偷拍等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公众对明星八卦看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关于明星隐私权的讨论也甚嚣尘上。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认为,明星是自愿将其置身于公众视野之中,让渡部分隐私权实属正常。某种程度上来说,“狗仔”的行为甚至起到了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作用。
这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观点,初看之下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推敲,逻辑上并不一定站得住脚。首先,演艺明星也是公民,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他们应享有与普通大众一样的隐私权,“让渡”一说并无法律基础。其次,大多数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实际上并非靠在公众视野中“混个脸熟”而获得收入,他们有的具有某种天赋(如唱歌、演戏),有的经过刻苦训练(如体育明星),他们提供社会服务必然要获得相应报酬。其报酬水平超出一般工作,也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并不能认为是以牺牲隐私权为代价。因此,“明星”其实也不过是一种职业而已,将其特殊化作为强行让渡隐私权的缘由,实在有些牵强。
在笔者看来,唯一可以作为让渡隐私权理由的,只能是为公众利益而计。其最适用的人群应是时政领域内的官员群体。因为官员掌握的是公权力,一旦公权力行使不慎,将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影响,涉及每一个人的利益。这种危害性与演艺明星离婚、劈腿带来的社会影响绝不可等量齐观。严格来说,只要明星没有触犯法律,曝光明星的私生活除了满足公众的窥私欲外,并不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影响,更谈不上什么公众利益。
当然,对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如何界定,本就是一个尚无定论的法律前沿问题。在探索较早的西方国家,虽然已形成了一些判例或原则,但在具体操作中至今充斥很大争议。而在我国,这一问题引来关注较晚,具体操作中几乎完全凭借记者或“狗仔”的自我判断行事,比如有的认为只能在公开场合偷拍,有的认为只要窗户没关,明星在家中的活动也可窥探。正是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缺乏统一而明晰的判断标准,才使得公众人物人人自危,公众自身则越发沉溺在“娱乐至死”的情境之下,默认明星被“黑”为常态更是一种荒唐。某种程度上,还助长了娱乐圈的炒作之风,让一些虚假报道、恶意报道更加肆无忌惮。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应鼓励更多明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名誉。除了起到保护自身隐私的作用外,对于遏制有失控倾向的“狗仔”行为也是好事。另一方面,学术界、司法界还要加强对于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立法研究。目前我国法律对于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并不完善,隐私的界定、范围等基本概念尚有争议,精神赔偿规则也不完善。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立法,才能让保护公众隐私权更深入民心,操作得当。
编辑:水灵
关键词:明星 汪峰求婚章子怡 隐私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