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东林:父亲的“心事”
王东林与父亲
2003年年初,我经历了在江西师大期间的第四次搬家,住进了四居室新屋。心满意足,自知日后不用再折腾了,自然少不了下“狠心”装修一番,十几万元存款“挥霍”殆尽。除洗澡用的热水器以外,冰箱和彩电都更新了,换成了比较大的;装上了空调;实木地板,真皮沙发,墙面贴了壁纸,挂上了镶镜框的字画……
文/全国政协委员 王东林
春节前,特意把父母亲和弟弟从县城接到省城来过年。一进门,父母亲几乎同时“一愣”,从内室到阳台,仔细视察了一遍。我不无得意地问:“怎样,还可以吧?”父亲连声说:“好,好,眼睛都亮了。”
年后,父母坚持回家过元宵节,说是有亲友要来拜年,三个妹妹家也等着团聚。于是初九就回去了。没几天,家里来电话,告诉我父亲患感冒并发肺部感染,要我回去一趟。还好,打过点滴,炎症基本控制住了。晚上,我坐在父亲的床沿,默默地陪着。父亲靠着床头闭目养神。这时,房里只有我们两人,父亲打破了沉默,对我说:“你兄弟姊妹五人,你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是全家的顶梁柱,父母弟妹和小辈都指望你,你的负担很重。你要知道,你如果不好好照顾自己,全家就塌天了。”
“放心,我身体好着呢。”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父亲见我话不对题,进一步追问:“房子花了不少钱吧?”
“集资和装修,总共二十多万元。”我有些纳闷。
“哦,你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哎呀,您原来憋闷的是这个呀!”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事了。难怪在南昌过年的十来天里,他并没有表现得有多开心。父亲是老共产党员,很谨慎,也很含蓄,他在病中说出的这番话,应该是积郁已久的。我突然想到小时熟读的《弟子规》中的两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我忽略了父亲的感受。于是,我把自己的固定收入以及我兼职授课、讲学、做创意设计的“所得”详详细细地给父亲算了一笔账,包括1992年我在香港一堂讲座一千美元突然变成“万元户”的往事。父亲这才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他起床了。
我5岁上村小,四年级转到公社完全小学。父亲其时在都昌县苏山公社工作,房子是一户大地主家的天井式宅院,离小学只有两百米远。我可以随父居住了。那时,我未满九岁。父亲一再叮嘱我,除了房里自己的东西,门以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动。我很爽快地答应了。
很奇怪,刚住过去的至少一个月时间里,总有一些一分、二分、五分、一角的硬币或纸币,不时出现在房门内、洗脸架下、碗底下、枕头下,有时还混到鞋子里和袜子里。那时少年天真,什么都不过脑,每捡到一个或一张钱,都会毫不思索地交给父亲,不落分毫。好些年后偶尔听父亲谈到这回事,说:“这孩子,我比较放心。”才知道原来这是父亲布设的“测验”,或者说是一个“圈套”。
“孝悌”、“勤学”、“诚实”、“节俭”、“感恩”、“不贪”、“不自负”、“不负人”、“吃亏是福”,等等,是我爷爷奶奶、父亲、叔叔经常给我们灌输的道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借人一升,还人升满”;“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贪学可,贪财不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贪人财,财将你埋”;“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这些格言、谚语,从小就种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不管世道如何变化,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似乎不用什么刻意“坚守”,也会“积习难改”的。妻子常说我是最好养的人,生活简单,吃什么,用什么,十分简单,从不挑剔;缺点是不懂世情,幸好是当个老师。
(作者系民盟盟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 王东林)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父亲 “心事” 王东林 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