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布“高危路段”意为何?
原标题:韦其江:公布“高危路段”意为何?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0日公布了2014年全国交通事故多发、死亡人数集中的10个路段。这10个路段的通车里程共计153公里,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1203起,造成451人死亡,平均每10公里发生78起、死亡30人。(2月11日《 北京青年报》)
俗话说,“交通事故猛于虎”,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危路段”,于庙堂坊间,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布“真相”的做法确值得肯定。但何谓“高危路段”?“高危”危在何处?排除司机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观因素外,那便是路的问题:或是弯道太急,或是视距不良,抑或是线形不好……
“春运”号角业已响起,对于旅途上的人们,最令亲人牵挂的莫过于他们的人身安全。既然上述10个路段已经被证实是“高危路段”,说明这些“路段”,存在着设计建造和交通管理不够合理等问题,更存在着继续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和隐患。交管部门在对10个“高危路段”做出分析研判和提示之后,上述路段的归属地和管辖部门,理应针对这些“高危路段”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治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交通事故发生,除须加强司机自身驾驶技能和综合素质外,客观上须从根本上优化道路状况,消除安全隐患。为此,有关部门更应将其视为“军令状”,立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一来“高危路段”所属交管部门应加强上述路段的交通监控和管理疏导,通过设置警示牌、提醒司机控制车速和控制好流量,来确保平安和畅通;二来“高危路段”所属路政部门,应拿出“整改”方案,通过道路硬件改造和升级来化解交通风险,最大限度地消除路段上的“死亡盲区”。
每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撕心裂肺的故事,它摧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却是,支离破碎的家庭。如果能把这些“高危路段”都整治好,那么交通事故势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盲羊补牢,为时不晚。”公布“十大高危路段”,与其说是“善意的提醒”,不如说是对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警钟长鸣。
编辑:水灵
关键词:高危路段 交通事故猛于虎 警钟长鸣


库尔德地区禁飞令解除 6个月来首飞国际航班
英国42岁祖母骑摩托游遍七大洲
南京鸡鸣寺路“夜樱”烂漫
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
叙首都大马士革遭火箭弹炮弹袭击35人死亡
伊战爆发15周年后的巴格达
鄱阳湖进入第17个春季禁渔期
西班牙海鲜饭飘香巴伦西亚狂欢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