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字”说两会——蓝

2015年03月02日 23:00 | 作者:杨维汉 |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原标题:“字”说两会——蓝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杨维汉)2月27日陈吉宁履新环保部部长,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一抵京就抬头看天,同日陈吉宁召开媒体座谈会……这是什么节奏,这是驱赶雾霾的节奏,在这种激荡中,衬托出一个字、一个期盼——蓝。

  雾霾频发,是高速发展的中国遭遇“成长烦恼”的一个缩影。而这“烦恼”,很多国家也曾遇到。“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给中国人民传递了信心。

  有人把中国比喻成一辆飞速向前奔驰的车,猛踩了多年的发展油门,而环保就是刹车,适时踩好刹车,才能行得更稳,车上的人才能看清、欣赏窗外的美景。

  “蓝”之痛——工业发展进程中,既数着钞票又享受着清新空气,很难。空气、水、土壤污染客观存在、相互交织;口罩、空气净化器成为必备;口鼻不适、咽喉肿痛,恶性疾病发生风险陡升。

  “蓝”之难——环保执法不作为、环保监察缺位、环保公众参与不足、环评审批存在腐败受到诟病;环保执法人员被追逐殴打、难查“领导工程”排污企业、为其他部门不作为兜底挨罚也时常发生;乱烧垃圾、工业和道路扬尘、企业超排偷排,企业责任和公众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蓝”之力——总有一种力量穿透雾霾,减煤、脱硝、除尘,政府在不懈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变唯“GDP”论英雄,治理雾霾“硬道理”正在行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环保问题不仅仅是环保部一家之事,也并非陈吉宁一人之力就能完成惊天大逆转,解决环境问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但环保部门毕竟是个“支点”,用以撬动中国的绿色发展。

  每个人为“蓝”付出,才可能真正拥有“蓝”。不要总是问国家能为我做些什么,要问问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有人说,“雾霾有多重,环保部部长压力就有多重。”其实,霾有多重,我们每个人的压力就应当有多重。

  抵京的全国政协委员一下车就抬头看天,想必会为“清新驱霾”献计献策;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将提交促进“碧水蓝天”的议案建议;社会各界的思考、策略、共识在两会上碰撞、凝聚。

  “气,只可鼓,不可泄!”我们清醒认识环境形势严峻,我们在路上也不妄自菲薄。随着陈吉宁的履新和今年两会的召开,中国环保也许到了一个重要节点。(完)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两会 环保 雾霾 发展 陈吉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