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聋哑人手指伤残如何评定?

全国政协委员于兵:工伤鉴定不能留空白

2015年03月03日 21:47 | 作者:顾磊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顾磊) “双手是聋哑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聋哑人本身不会说话,依靠手语进行交流。如果没有了手,会变得更加困难。”3月3日,于兵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于兵委员所在的吉林省长春市,有一位聋哑人在工作的工程中,不幸被机器切割掉双手。事情发生后,于兵委员试图帮助这位不幸的残疾人在工伤伤残等级鉴定中加上一级,却因为无据可依而遭遇尴尬,虽然最终由相关部门一起协商解决了此事,但发生不幸的聋哑人并非个案,此类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中,对手指伤残程度确定的各个等级评定标准,都没有考虑到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情况,单纯依靠伤残结果来确定手指伤残等级评定,对聋哑人来说有失公平公正。

 

  “聋哑人的双手无疑具有双重功能,即劳动功能和言语交际功能。手指伤残对他们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重则失去了劳动和自理功能,失去了他们表达思想情感仅存的交流工具,社会交往陷入极度困难的地步。若不给予经济上的特殊补偿,这些打击足以将聋人推向绝境。”于兵委员说。

 

  为此,他建议我国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法规条例中,对聋哑人手指伤残等级的评定作出特殊规定,凡持有我国二代残疾证的聋哑人在手指伤残等级评定中,在原有评定伤残等级的基础上予以提高1-2个伤残等级。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两会 聋哑人手指伤残 伤残等级 劳动功能和言语交际功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