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周涛

用公益组织的柔软力量改善地缘政治

2015年03月04日 19:35 | 作者:顾磊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顾磊)“我们不可能像孟母那样择邻而居,只有处理好跟周边国家和朋友的关系,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机会。”3月4日,周涛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公益组织应在我国建立全新地缘政治中发挥作用。“现在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但也遭遇很多阻力。这几年,在岛屿、资源和领土上,中国与周边国家有争执,而在一些近邻国家,诸如越南、缅甸等,我们在投资上给予倾斜,但在一些民间项目上仍然遇阻。”

 

  她认为,在这样背景下,应该由民间的、社会公益类组织发挥作用,消弭误解,用“软力”去填平双方认识上的鸿沟。

 

  周涛告诉记者,落实在当地具体的人与事上,也要重视口碑传播和人群辐射效应。“比如现在缅甸的国内形势不好,一些缅甸的国民到我国云南地区躲避战火,那么,我们的公益组织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而他们回到家乡后,这就把我们公益组织的口碑带回到自己的亲友中间。”

 

  她建议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规划,并对公益组织“走出去”给予政策和财政扶持。

 

  目前,一些国字头的基金会也在实施海外公益项目,但力度仍然不够。周涛以缅甸为例,近10年来,一些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公益机构,在当地投入已超过上亿美元,而我国基金会的海外慈善公益投入只是杯水车薪。

 

  “国家财政每年都有一部分是用于公益支出的,应该加大投放力度,对一些国家级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给予扶持,比如我担任理事的宋庆龄基金会,一步步地推进和实施。”周涛认为,这需要长时间的建设和积累,但它可以发挥“小杠杆撬动大地球”的作用,比起大宗的投资行动更具亲和力,让当地老百姓切实受惠。

 

  “我们国家的公益慈善组织起步相对较晚,但我们不能只重视国内公益。有人说,自己没吃饱饭怎能去帮助别人?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走出去寻找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人对我们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产生认同,也就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周涛说。

编辑:薛鑫

关键词:央视主持人周涛 全国政协委员 公益组织 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