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民革中央力推祖国“两岸一家亲”

2015年03月05日 14:27 | 作者:黄昌盛 周福志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原标题:民革中央力推祖国“两岸一家亲”

 

  又到两会时间,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民革界委员驻地像往年一样,增加了许多台湾记者的身影。政协委员这么多,为什么来自海峡对岸的记者们更加“偏爱”民革界别呢?

 

  这与民革的历史有关,也与民革近些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所做的事分不开。

 

  情感为纽带 全力增进两岸一家亲

 

  “郑大哥,咱们又见面了。”1月29日,当第十四届台湾高校杰青团团长易先勇见到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时,两人表现得就像久别重逢的兄弟一般。

 

  拉拉家常,谈谈理想,说说愿望……当天,来自台湾高校的三十余位杰出青年与民革中央的大哥大姐们畅谈着自己对大陆的看法和来大陆的期望。而在接下来的一周中,他们又先后到河南、苏州等地,领略大陆的风土人文,用自己的眼睛认识大陆。

 

  从2004年起,民革中央创办的“杰青团”活动,已先后接待600多位“杰青”伙伴来到大陆。他们中,有的在凭吊腾冲国殇墓园后,被史实所震撼,认为“我们都应该有爱国心”;有的在见识到各民族团结勤劳、和谐相处的局面,大叹“与宣传不一样”;有的则惊异于大陆发展的迅速,表示再不敢相信“吃不起茶叶蛋”。

 

  除了“杰青团”外,民革中央主办了许多拉近两岸青年距离的活动。去年4月,民革中央排除岛内所谓“太阳花学运”的干扰,与岛内蓝营青年团体共同成功主办“跨越海峡 青春同行——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向海峡对岸的青年倾情呼唤“两岸一家亲”。

 

  平台为助力 推动两岸各项交流

 

  时间回溯到去年6月17日,一场台风刚刚离开漳州,天空一扫数日的阴霾,阳光明媚。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热闹的炮竹声中,100多位台湾乡亲来到了漳浦县乌石妈祖庙。

 

去年六月十七日,海峡两岸农田水利交流会上的台湾乡亲在漳浦县妈祖庙拜祭妈祖

去年六月十七日,海峡两岸农田水利交流会上的台湾乡亲在漳浦县妈祖庙拜祭妈祖

 

  “这里的妈祖也是从湄洲岛传来的么?”洪毓婷,这位来自台湾的年轻人问道。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现场先是扬起欢呼,然后是两岸同胞自发同拜妈祖。

 

  这群台湾乡亲是来自第六届海峡论坛分论坛——两岸农田水利交流会的参会人员。本为交流两岸农田水利建设的他们,意外地展开了一场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信仰交流。而交流会这个平台正是由民革中央联合水利部与台湾相关组织搭建而成。

 

  多年来,民革中央积极为两岸各项交流搭建平台。借“北京国际设计周”之机,主办第五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首次举办“海外及台港澳知名人士国庆招待会”,团结海外爱国促统力量……这些都是民革中央去年所搭建的颇具影响力的平台。

 

  提案为抓手 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无论是平潭自贸区建设,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关注度颇高的话题。而这同样是民革中央所关心的。

 

  涉台提案方面,民革中央准备了1篇大会发言和6件集体提案。郑建邦介绍,这些提案,都是民革中央过去一年开展涉台调研形成的成果。他还以《关于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提案》为例称,民革中央早就在关注海峡西岸经济的发展,今年更是有主席副主席多人次前往调研。

 

  民革中央在涉台参政议政上,不仅有数量,而且有分量。以去年全国两会为例,民革中央有4篇大会发言和11件提案涉台。其中,《加强两岸四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的提案》被评为唯一一件对台工作重点提案,《关注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换届后的新情况,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等3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批示。

 

  用心办事儿,专办好事儿,能办成事儿,无怪乎民革中央能得到台湾记者的青睐!(本报记者 黄昌盛 周福志)

 

编辑:薛鑫

关键词:提案为抓手 情感为纽带 平台为助力 民革界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