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医卫界委员聚焦医改核心环节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让医生职业高尚起来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向佳)“做一个胃癌手术,需要3名大夫、两名护士、两个麻醉师做半天,收费标准是1000多元,不论什么级别的医生做都一样。这合理吗?”谈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刘玉村委员反问道。
在这样的医疗服务定价体系下,医院势必是要赔钱的,只能在手术费用里加入耗材、检查、药品等其他费用。“有良心的少加一点,也有人可能就乱加。”刘玉村说。
这种情况在全国很多医院并不少见,而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之处不仅如此。
北京市某三甲中医院推拿科的主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推拿手法治疗不仅均次费用低(25元/次),且相关规定不太合理。如很多老年患者通常颈椎、腰椎、膝盖等部位同时患有疾病,但按照医保规定手法治疗每次只能收取1人次的费用,不能重复收费,否则医生将面临罚款和通报批评。“为此常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患者不理解,我们也没办法解释。”
此外,一些有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不仅没有得到鼓励,反而遭遇限制。如在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等方面疗效独特的中医小针刀技术,虽然操作技术复杂,但收费标准可能将下调。
相比北京市4000多种医疗服务价格16年未进行调整,广东省的情况更令临床一线大夫担忧。
“一次有两个科医生参与、有专门医生抢救、护士配合的称为‘小抢救’,每次大约10多分钟到半个多小时,收费标准是20元。”广东省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向记者反映,广东省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的,至今未有过调整。例如,对病情稳定的病人一级护理一天的费用是12元;急诊须做彩超免费,因为急诊科没有这项收费项目,医院只能赔钱维持运转。
对于这些问题,同为临床一线医生的王贵齐委员深有体会。“医院主要是靠自己的经营在生存和发展,财政对我们医院的投入仅占1%—2%。”对此,王贵齐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压缩流动、招标等虚高成本,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医护人员的劳动得到尊重,技术价值得到体现,真正让利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实现医院的良性健康发展。
“希望能把有限的医疗经费花在刀刃上,降低不必要的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和大处方,把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服务价格提上去。”王贵齐表示,医务人员是医改的直接实践者,如果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整个医改就难以成功。
刘玉村委员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在他看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当前阶段医改的最核心环节,走好这一步可以盘活一盘棋。”刘玉村说,如病人出院时总费用是两万元,其中药品和大型设备的检查占一万多,如果把这部分费用降低一半,另一半补贴到医护人员的服务价格中去,将合理很多。
把药费价格降下来,把医疗服务价格提上去,天平仍是平衡的,政府和患者不用多掏钱,同时还优化了医疗费用的结构。“结构一改变,会改变医院管理机制,改变服务模式,就改变了医生行为,就会让医生这个职业高尚起来。”刘玉村说。
编辑:薛鑫
关键词:胃癌手术 医改核心环节 医疗服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