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郝国强委员:堵住制度“笼子”的漏洞 让权力不再“任性”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赵莹莹)3月6日上午,在科技界小组讨论会场,迫切想要反映问题的郝国强委员第一个拿过话筒、打开了话匣子。
“一直在讲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怎么关?笼子怎么编?很明显,现在这个‘笼子’是有问题的。”郝国强委员直言目前“笼子”的漏洞较大,有权力不“任性”如何才能做得到?在他看来,有必要加快建设国家治理制度标准体系。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少,但真正管用或能够落地的恐怕不多。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只有责任标准,而缺少了执行标准,或者说实施细则。”怎么做?谁来做?为谁做?什么时候做?谁来配合做?需要多少时间和经费?郝国强表示,只简单说要做什么,却没具体细则规定,所以出现了老百姓常说的:“上面政策挺好,可‘经’都让下边念歪了”。
同样缺位的,还有考核及评价标准,好与不好?无法给出一个定论。而谁来评价?怎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设立?没有程序标准,导致执行过程中问题频出。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其中尤以岗位责任制较为典型。
“执行弹性太大,用IT行业的话讲就是‘留后门儿’。”郝国强强调说,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光有权力清单并不够,还需要授权指引,“假设横列是所有的事项,纵列是参与的部门和人员,坐标点、交汇点就是数字或定性的、标准的表述。”如此,才能避免出现事情落实不到底、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扯皮”现象。
在他看来,只有上上下下明确职能定位、梳理流程,制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让拐弯、变通、越级等现象没有滋生的土壤,“由人治,走向制治、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制度笼子 漏洞 任性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