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中国的“现代”不可能从西方“空降”
“美术史界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国虽然最早(公元847年),但缺乏理论性与系统性,不过是纯记录性的,那根本算不得学术性的美术史研究。而只有进入西方美术史研究性质,中国才开始有“现代意义”的美术史研究……其实,中国古代美术史是由美术史、著录、专题史、画论共同构成的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系统,你不能用其中一部分以偏概全,当然更不能用今天西方美术史为标准来否定中国的美术史。”
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其“文化精英”中憎恨,至少是蔑视自己民族文化的奇怪的人群或许最为庞大。从五四开其端,“文革”造其极。就连现在中国的成就已经让举世瞩目,但贬低自己的文化,骂自己的国家仍然是一种时髦!最近看到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光题目就耸人听闻:《少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再一看内容,开篇的确来头就不小:“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其实,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再往下看就愈发奇怪:“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1840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太沉迷于中国历史导致闭目塞听”“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等等。最后,文章以“说句大俗话,中国不能还是品着《甄嬛传》和《武媚娘》来和现代世界相处”结束。此公何许人,来头还不小,“留美,某大学特聘教授,讲席教授,精品课程讲授者,博导……”再看其学术经历中,没有半点中国文化、中国史研究的经历,反倒是有在美国留学和研究的经历,笔者尤其注意到他对社会进化论的兴趣。这篇文章公开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号称“刺激”。其实,此人这篇文章远不及90年前,即1925年鲁迅的一小段文字更刺激,当时《京报副刊》在报上征求青年必读书,鲁迅应约讲了一段话:“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比之这位在中国历史中只看到“改朝换代”的“精英”,鲁迅看到的更是篇篇都是“吃人”!但两人有一个重大的不同:鲁迅是在救亡图存的国难时代,虽然偏激,他强调的是“行”;而今天这位先生在大国崛起举世瞩目的今天,却以“现代”为借口要抛弃中国文化,这就不仅可笑而且荒唐了!如果美国人是以美国价值观和美国文化——且描述为“普世”文化与价值来争话语权,难道抛弃了中国文化的国人也要以美国文化去争国人的话语权么?
落实到一些具体问题上我们就知道问题有多荒唐。例如中国美术史研究,美术史界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国虽然最早(公元847年),但缺乏理论性与系统性,不过是纯记录性的,那根本算不得学术性的美术史研究。而只有进入西方美术史研究性质,中国才开始有“现代意义”的美术史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美术史研究尚在年轻的阶段。亦如这位没研究过中国历史的教授所断言“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更是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一样。中国的“现代”好像不是从历史中生出,而要从西方“空降”一样。事实上,我们的美术史起源于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而该画史开篇第一句“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谈的就是观念。甚至前三章都是与美术史的观念、标准、风格及材料、收藏、价格、裱褙、押署、寺观壁画等等相关的论述和记载,加上后面七章对历代画家370余人的详细记录,使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对当时的美术现象可以有一个立体的、具体清晰的、既宏观又微观的印象。同时,中国古代对美术的研究又是和古代画论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董其昌的南北宗山水画流派研究,就与文院之间关于逸品、能品,疏体、密体,水墨、丹青等等观念、风格直接相关。你说这只是著录?笔墨何以成为清代乃至今天国画的主流,还要追到“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刘宋),“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运墨而五色具”(唐),这里可是有哲学!至于对“简”和“不似”的追求,其中中国文化之深意,与西方“视知觉”的要求也大相径庭……但这些历史,又有多少人在深入研究?其实,中国古代美术史是由美术史、著录、专题史、画论共同构成的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系统,你不能用其中一部分以偏概全,当然更不能用今天西方美术史为标准来否定中国的美术史。
中国的文化是个独立的体系。当用西方文化作尺度时,中国文化什么都不是,当以错误的社会进化论作标准,把西方文化当“现代”时,中国文化更会毫无意义。但所有文化的今天却只能由它的昨天走过来,“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是从古代的中国走来。当民族虚无了一百年以后,我们不是“沉迷”在中国历史中多了,不是中国文化懂多了,而是在自己的民族文化面前,相当比例的国人其实就像白痴!世界文化只能以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更美丽,决不能以一种文化去统一,况且世界上也根本就没有一种文化是“普世”文化。如果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的大学“精英”们实在让人悲哀,我们的莘莘学子实在让人担心。
(作者为四川大学教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美术史界 中国古代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