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培养“新素质”农民关乎农村农业大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改革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央连续第12年将一号文件聚焦在“三农”问题上。一号文件在宣布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等利好消息的同时,也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国农业改革创新必须从培养“新素质”农民做起。
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仅是拥有了新机械、懂得了新技术,也不光是住进了新房屋搬进了新农村,更重要的是拥有新思想和新素质。去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人的新农村”,其要义也就在于此。
“新素质”农民是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培养“新素质”农民,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农民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给农民以“梦想”,从而共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真正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本,兼顾国家战略与农民个体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不是通过单一的技能培训将农民训练为工具,而是实施全面培养将其培养为“完整的人”;不是一时的培养,而是持续培养,贯穿终身。在培养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促使农民自身实现现代性转化,提高其能力,振作其精神,做有思想有梦想的“新素质”农民。
“新素质”农民是“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新素质”农民必须充分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元功能,做到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发展有奔头,让农民职业很体面,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体现在生产上,随着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新素质”农民比传统农民更加专注于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并将其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体现在生活上,能够发现农业农村的生活价值,保持着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并且以自身的生活追求去影响和带动城市人到农村体验生活的美好、淳朴的魅力。体现在生态上,不是以榨取大自然精华、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实现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培养“新素质”农民关乎农村农业大计,应该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治理、激活农村活力、增加农村生活魅力角度,来对“新素质”农民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首先应该把农村作为实现梦想的地方、把农业作为创业的产业。其次,使其能够掌握必需的专业技术,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成为有用之才,从而有体面有尊严。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农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营造充满美感的“天人合一”的诗意生活。
编辑:水灵
关键词:新素质 农民 农村 农业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