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描绘奥林匹克新愿景
——新起点上看申冬奥之三
原标题:人民日报体坛观澜:描绘奥林匹克新愿景
北京申办冬奥会,离不开大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的高度共识,凝聚起申办冬奥的底气。以申办冬奥为契机,助推冬季运动普及,助推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促进奥林匹克与城市共赢
198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初登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赛场,迈开了通向奥林匹克殿堂的坚实一步。30多年来,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伴而行,从全力参与到成功举办,中国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坚定的支持者和奥林匹克精神有力的传播者。而起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也在同东方文明古国的深度交融中,汲取了独特的人文养分,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从当年初登奥运赛场的青涩,到如今跻身奥运最强竞争者行列,并将申办冬奥纳入发展诉求,随着自身的位势变化和时代的恢弘演进,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不断深入且多元。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踏上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之路,体育发展观随之发生着深刻嬗变。审视申办冬奥的理念和进程,无疑可以看到这种观念的投影。
北京申办冬奥会,提出了“3亿人上冰雪”的美好愿景。人们关注的目光,已不仅在于奥运健儿摘金夺银。申办冬奥的过程,也是一次助推冬季运动在大众中生根开花的契机。让更多青少年体会冰雪运动的激情与快乐,让冰雪运动在辽阔的大地上绽放精彩,这样的场景,和那些在奥运赛场搏击的健儿一样,同样令人心驰神往;这样的财富,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又一次丰厚积累,对奥林匹克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格局来说,也显得格外动人。
北京申办冬奥会,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理念。这样的理念,来自于对举办奥运和自身发展实际的良性互动,来自于对发展需求的恰当把握,来自于对发展真谛的准确判断。这样的理念,也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思路契合。
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全会,决定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归属。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在去年推出“改革40条”之后的第一次全会。某种意义上看,2022年冬奥会自然承担起为今后奥运会运行模式树立新标杆、注入新活力的责任。中国的申办冬奥之路,把握了时代节拍,获得了各方共鸣。
北京申办冬奥会,离不开大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的高度共识,凝聚起申办冬奥的底气。以申办冬奥为契机,助推冬季运动普及,助推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促进奥林匹克与城市共赢。踏实的步伐中,已有一份收获。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5日 15 版)
编辑:水灵
关键词:描绘 奥林匹克 新愿景 冬奥会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